【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中国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
“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雨师,毕也”,意思是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雨师毕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
“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毕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
此当是以星宿为雨神也。另外,亦有以人物为雨神者。屈原《天问》云
“蓱号起雨”。汉代王逸注称:“蓱,萍翳,雨师名也”。《风俗通义》称
“春秋左氏传说,共工之子,为玄冥师”,
“郑大夫子产禳于玄冥”。玄冥,雨师也。晋《搜神记》称,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鸟为雨师,称
“雨师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
唐宋以后,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雨师之名,以
“师”名神。据《风俗通义》的《祀典》称,
“师者,众也。土中之众者莫若水。雷震万里,风亦如之。至于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异于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
正是由于风雨滋润,
“养成万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报功也”。雨师的奉祀,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
《唐会要》称,奉祀雨师,升入中祀,并且要
“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道教宫观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者。
其雨师之塑像常作一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雨师陈天君。
雨师之神诞日为十一月二十日。由于近代雨师的崇拜逐渐为龙王崇拜所取代,因此现在专门奉祀雨师的祭典已不多见。
只是在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上,设置雨师的神位,随众神受拜。【风伯】,就是风神,亦称风师、飞廉、箕伯等等。
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起源较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
“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意思是
“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其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
“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箕星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此当以星宿为风神。
另外,楚地亦有称风伯为飞廉的。屈原《离骚》有句称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晋灼注飞廉曰
“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高诱注蜚廉曰
“兽名,长毛有翼”。此当以动物为风神。唐宋以后,风伯曾作
“风姨”、
“封姨”和
“风后”,即曾作女神。但以箕星作风伯之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风伯之职,就是
“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风是气候的主要因素,事关济时育物。
《风俗通义》的《祀典》称,风伯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养成万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报功也”。
对风伯的奉祀,秦汉时就已经列入国家祀典。《唐会要》称,奉祀风伯,升入中祀,并且要
“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道教宫观中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的,其风伯塑像常作一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
风伯神诞之日为十月初五日。普通道教徒在其生存和职业同
“风”有密切关系者才单独奉祀风伯,一般道教徒只是在大型斋醮法会时才供奉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