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发表,感谢支持正版
八月十八,午后的烈日依旧炎热。奉书看到杜浒的后颈沁出密密的汗珠,而他们所走过的距离,蒙古骑兵将马儿抽上两鞭,便能超过了。
不多时,三人便进了山。杜浒熟门熟路地找到一个山洞,将察苏、奉书分别扶坐在地。地上铺着些草,想必他们此前也曾在此歇脚。
奉书想问他们为什么不像其他难民一样,宿在村里、路上,或是投奔安全的城镇。但她可不敢随随便便地发问,生怕又被察苏看不起。自己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察苏腿有残疾,自然不会有百姓愿意带他们,平白拖慢脚程。她此前便曾多次见过,重病、重伤的难民,十个里有九个会被家人同伴撇下。而这九个里,又有八个是自愿被丢弃的。
而察苏他们若是逗留在人烟之处,遭遇战乱时也做不到拔腿就跑,只能任人宰割。藏在山里,便成了唯一的选择。白天,三个人冒险出山,在死人堆里寻找食物钱财。
她想明白这些,不禁对这三个小伙伴心生同情。
杜浒一脸不甘,丢下橘子,抓着她的双手看了又看,从指尖到手腕都摸了一遍。
她被摸得直痒,甩开两手,咯咯笑道:“输了就是输了,别不服气。”
杜浒道:“不可能,当初我可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忽然又凑上前去,要去扒她眼皮,看她的眼睛。她连忙躲过了。
最后杜浒得出结论:“相府里的小姐,都是吃着鱼肉补药长大的,自然眼力好,骨头硬,手稳。”
奉书想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但又有些气短,因为过去文奉书的饮食起居,的确比现在的杜浒、察苏、胡奎要好上千百倍。她吃过的最寻常的东西,拿到这个小小山洞里,都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补药。
况且她也不是相府小姐。她是奉书。奉书发现,自己的眼力确实过人,有时能盯着远处树叶上的瓢虫,看着它的一双翅膀颤颤地鼓动,半天不眨眼。这份能耐,当她住在小小闺房里,举目所望尽是两丈方圆的天地时,是毫无用武之地的。见人时,她被要求低眉顺目。如果母亲、乳母发现她盯着诸如蚂蚁一类的小生灵出神,多半还会出言斥责。但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杜浒让她多练眼力,烤雀儿肉时,也不再让她动手,让她躲远些,免得被烟熏坏了眼睛。
她现在欠的是手劲。有时,她用弹弓打中了山鸡的脑袋,那鸡却只是懵了一阵,等她一瘸一拐地挪过去时,早拍着翅膀跑了。而杜浒却总是能一弹致命。对于这一点,杜浒毫不掩饰地得意:“我是男孩子啊,自然要有力气些,你比不上的。等你长到我的年纪,还是比不上。”
她无言以对,忽然便有些恼起杜浒来。凭什么他生来就要比自己力气大?
察苏却懒洋洋地插话道:“力气越大,吃得越多,没饭吃时,死得越快。”
杜浒吐了吐舌头,不说话了。
她的这些伙伴相遇的过程,奉书早已断断续续地听说了。杜浒曾经一个人在外面流浪了很久(他说这叫流落江湖),饥一顿饱一顿地过活(这叫历尽磨难)。有些像他一样的孩子,靠欺负更小的孩子、抢他们的食物过活(恃强凌弱),可他偏偏不肯,那时候弹弓也打得不准(武功还未大成),终于饿倒在一个村庄外面(英雄穷途),幸而被前去偷食的胡奎发现,又报告了藏在附近的察苏(天无绝人之路)。察苏权衡了半日,终于决定把自己的晚饭省出来,在杜浒饿死之前,派胡奎送到了他嘴里(雪中送炭)。他从此便跟定了察苏,大家一起结伴谋生(知恩图报)。
察苏却说:“我看他骨架子不错,把他捡来,当拐杖使的。”
奉书笑问:“那你的名字,也是察苏姐给起的?你姓什么?叫什么?”
“我,我,我就叫杜浒啊。”
奉书眨了眨眼,心想,难道他也是给打怕了的?
而胡奎曾被不止一个蒙古军官抓去做奴隶,跑了又跑,最后在三月份和察苏相遇。算起来,那正是奉书初次见到她之后的一个来月。
奉书看到她的脚踝被铁链硌得红肿不消,不由得心生怜悯。胡奎却豪爽一笑,“哼,有链子又怎么样?照样能走路骑马。逃跑也不在话下,嘻嘻!”
一个个夜晚飞快地过去。奉书倒下身子,左手拉着胡奎的手指头,右手挽着察苏的胳膊肘,枕着杜浒的肚子,不一会儿就做起好梦来。刚开始住在这山洞里时,她头枕石块,背靠干草,夜夜睡不着,一想到草堆里可能爬着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起来时,一身的红疹子,不知是虫子咬的,还是干草扎的。察苏摸着她的后背,一脸幸灾乐祸的神情,说:“皮肤太嫩啦。”一边说,一边把她笼到自己怀里来睡。
可是察苏睡着了以后,手脚一摊,便会毫不客气地把她推回到干草堆里。
她难受了几夜,后来突然有一天,不知怎的,就一下子适应了。身上不再过敏,头枕在石头上,也不嫌硌了。察苏说,那是她的皮长得厚了,边说边叹气,好像万分遗憾。
奉书却觉得,自己只是习惯了而已。她睡得很沉,在梦里变回了五小姐奉书,轻衫罗裙,和哥哥姐姐一起,在后堂的花园里放风筝玩。金色的阳光透过竹帘,斑斑驳驳地洒在她的半边身子上,投下一个活蹦乱跳的影子。那影子时而被谁踩上一脚,又时而和另一个小小的影子融在了一起。
她被自己的笑声吵醒了。醒来之后,怔了一阵子,便在黑暗中哭了起来。她用力咬住嘴唇,狠命把眼泪吞进肚里,可身子一颤一颤的,身边的干草“哗哗”响了起来,
杜浒翻了个身,摇了摇她,悄声问:“你怎么啦?”
她也顾不得察苏的警告,抽抽噎噎地道:“我……我想……我想家……”
杜浒连忙说:“那也用不着伤心啊。等你的腿彻底好了,咱们便动身找你那丞相爹爹去,好不好?”
“可是……可是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我们一路上仔细打听,总能知道的。”杜浒一边说,一边像小大人一样,把她脸上的泪水一下下抹干净。
奉书却想起了自己的哥哥们,泪水更加止不住,“可是好多人都被李恒抓走了!我娘,还有……还有……有人已经死了……三姐、四姐……我,我是看着四姐……”
当时四姐离她只有几步的距离,仿佛伸手就能碰到她。那情景她至死不会忘。
大家都沉默了。过了好一阵,察苏才问:“蒙古人杀的?”
“不……不都是!”她猛地一个激灵,眼前仿佛晃动着谈笙那张英俊的面孔。自己全心全意信任、倚靠的人,最后关头却突然倒戈相向,那份惊惧之情全然无可言说。
察苏又追问了两句。她强迫自己回忆着,将一路奔逃的情形一点点说了。元军如何血洗空坑,她如何在浅浅的山洞里躲了一命,如何被杜浒搭救,如何遇到四姐和谈笙,他又如何将剑尖指向自己……对于最后的那一件事,她怎么也想不明白。
杜浒也不明白。他骨碌一下坐了起来,义愤填膺:“可那人的性命,是你姐姐救的啊!他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凭什么恩将仇报?”
奉书小声道:“他一直说什么名节、清誉、舍生取义……”
察苏问道:“那他自己呢?舍生取义了没有?”
奉书一愣,没明白她的意思。
“我是问,那书生自己抹脖子没有?”
“这……我不知道。不过多半会吧,他说他宁死不屈……”
察苏冷笑一声:“他爱死便死,凭什么还要你们两个小孩陪着他死?我看他是吓糊涂了。奉书,我要是你,等我找到那丞相老爹,定要让他把这胆小鬼的尸首找出来,鞭尸喂狗,才算给你四姐出气。”
奉书从没有过这么残酷的想法,不禁小声问:“为什么?”
察苏冷冷道:“善恶到头终有报,谁要是害我亲人,我便让他死也不能安生”
奉书忽然有些害怕起察苏来,不敢再接话。但察苏那句话,竟在她心里萦绕不去。她琢磨了半天,终于按捺不住,道:“对,李恒的鞑子兵害我家里人,也全得遭报应,最好下一仗就全都被打死。”
文家五小姐奉书从没说过这样恶毒的话。奉书这话一出口,立刻面红耳赤,感觉好像做了坏事一样。但不知怎的,每出口一个字,心头的郁结便似乎舒畅了一些。
而察苏听到“李恒”的名字,神色微动,接着笑道:“我告诉你个法子。你若是恨这人,以后打鸟雀时,便把那鸟儿想象成他的脑袋,包你力气加倍。晚上睡觉之前,就咒他一遍恶疾缠身,不得好死,包你睡得香。”
奉书不觉睁大了眼,随即却沉默地点点头。察苏的话虽然略嫌荒诞阴狠,却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开出一扇新的大门。过去她跟着败军逃命时,只知道自己和家人身遭不幸,空闲时,至多有些自怜自伤之情,却从没想过谁是罪魁祸首,也没有过“出气”、“报仇”一类的念头。而现在,她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凭着一己之力,惩戒仇人的。至于这惩戒的法子管不管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于是她再次躺下,学着察苏的口气,默默祝祷了几句话。她第一次诅咒别人,言辞却斯文得出奇:“李恒李将军,祝你以后骑马时马失前蹄,走路时摔跤不断,打仗时屡战屡败,被我爹爹打得抱头鼠窜,窜回你的西夏老家去。”
*
第二天,杜浒出山打猎,却带来了一些别的消息。路上的流民纷纷传言,江西已经被李恒重新平定,文天祥侥幸逃脱追捕,眼下已经全部撤离,整个江西境内已经找不到哪怕一个活着的宋兵。
察苏寻思一阵,说:“要找你老爹,只能向南方走。况且,天气越来越冷了,再在江西待下去,咱们非冻死、饿死不可。”
又休养了几日,奉书便拄着一根粗树枝作拐杖,跟在杜浒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了山洞。向后望望,居然还有一点点不舍。
那把新弹弓挂在她的腰间,底部的握柄已让她摩挲得光滑无比。她拥有这把弹弓还不到一个月,但却已和它成了老朋友一般。在这一个多月里,她仿佛已经长大了好几岁,她学到的新东西、做过的事,比她此前的一辈子加起来都多。
奉书从来没有进行过这么艰难的旅途。他们没有钱,没有食物,没有像样的衣裳和鞋子。虽然几个孩子全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打猎的本事,但当他们打到野兔、田鼠之后,往往却不敢生火造饭,只怕烟火被左近的元军发现。
只好吃生肉。奉书指着那只膘肥体壮的死兔子,拂掉上面的土,一本正经地对大家说:“可以的。我以前吃过生鱼,叫做'脍',把鱼肉切成细丝,就着蒜泥芥末,可香可甜了。既然鱼肉能生吃,兔肉也能。”她说着说着,自己也免不得口舌生津。
杜浒、胡奎都睁大了眼。察苏却冷笑了下,“这种精致玩意儿,我们可消受不起。”
杜浒用刀割下一块腿肉,递给奉书,咧嘴一笑:“你的‘脍'。”
杜浒说要趁着天亮找些吃的,擦了擦汗,在山洞的角落里捡出一只弹弓,便和胡奎出去了。察苏用手撑住地面,一点一点地爬到洞口,聚了些枯枝,升起一小堆火。
奉书见她行动艰难,自己又帮不上,心里好生不安,道:“察苏姐,等我养好了……”
“等你养好了,自然不能白吃饭,也得跟着我兄弟妹妹一块儿帮忙,别想偷懒。”
她连连点头。不管怎么说,是他们救了她的命。况且,察苏除了打过她两掌,不时嘲笑她两句,也没有别的讨厌之处。火光把察苏的一张瓜子脸照得红扑扑的,她亮亮的黑眼睛里映着两团火焰。奉书忽然觉得,她虽然和自己的姐姐们大不相同,其实也挺好看的。
她鼓起勇气问:“你们三个……是亲姊妹?”
察苏嗤的一笑,“什么亲姊妹?都是我捡来的。不过我们大家都是结拜了的。他们叫我姐姐,事事都听我的。”
“结拜?”奉书只听督府军中的一些粗汉说过,江湖上,要好的伙伴会结拜成兄弟,对天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什么的。对了,刘备、关羽、张飞,也是在桃园结拜成兄弟的。她是在哪里读到的这些?那似乎是上辈子的事了,是属于奉丫头的记忆……
察苏突然说:“喂,奉书,文小姐。”
她张了张嘴,刚要答应,又扭过头去,说道:“我叫奉书,你别想再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