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伍良伍艮兄弟俩,一前一后地陪着文呈回到里门处,里门早已关闭。
其实此刻已经宵禁,街上有丁勇巡逻。
普通人等,被巡逻丁勇们捉住,有钱还好办,掏一把铜钱便可通融;
没钱的话……没钱你还说话这么大声?
给我打!一点事儿都不懂。
文呈自然是无惧巡逻丁勇的,没公器私用、让丁勇搀扶自己回家,都算讲原则了。
好多丁勇的名字,还是文呈替他们写在名册上的呢!
任何律法的执行效率,都是看人下菜的……不是吗?
……
其实古代夜间宵禁,并不是什么坏事。
这个时候照明设备还很原始,乌漆嘛黑的,半夜三更出来的不是赌徒就是贼偷;
又没有啥“夜经济”可发掘,夜间不宵禁,只能方便了摸进城来的探子、便宜了偷鸡摸狗之徒。
平常人天还没有黑都睡觉了,谁还跑出来溜达……费鞋。
若是遇到突发疾病的,丁勇们也不会刁难,说明情况、让丁勇检查一下,自然也会放行。
……
待行至里门处,里坊间的栅栏门,早已紧闭。
文呈刚欲呼叫看门之人开门,伍良说:“二叔,无须唤将那厮,拖拖拉拉甚是麻烦。且让我打开便是。”
说完,也不待文呈答复,径自一扭身,攀援而上,三下五下,便翻进了里坊。掏出那小鸟,朝着里门的凹舂里,撒了一泡童子尿,在腰带上擦擦手,随即打开了半扇里门。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看来这货,没少干这些勾当!
不过文呈倒也不奇怪,因为知晓此番功夫,乃是伍家祖传:伍良的父亲和伍良的两个叔父,都有此技艺……伍家是贼偷世家。
……
因为文家父祖辈,于伍家有恩,似乎是文呈的大父,曾经在疫病中,救过伍家老小。
因此伍良伍艮平时有何勾当,也不会瞒着文呈,甚至时不时还在文呈面前,显摆显摆呢。
伍良伍艮兄弟俩,压根就不惧文呈——呃,好像汉安县城里,这俩砍货,还没有值得他俩畏惧的东西。
贼曹曾经拘捕过伍良,抓进去一顿皮鞭;伍艮便在县寺门外破口大骂,骂的那叫一个不堪入耳,内容让燕栖楼的老鸨听见,小心肝都得抽抽。
贼曹实在是气愤不过,将那伍艮也提溜进去一顿棍子……也不敢打的太过。
毕竟两兄弟,也无切切实实的罪名,打出好歹来,一是不好交代;
二来伍良的父亲、俩叔父,恐怕会拍贼曹的板儿砖——那三人,真的是敢以命搏命的。
哪有日日防贼的道理……更何况这贼还改行了:改拍砖。
任谁也没那自信,能够一辈子躲过去。挨上一次,这辈子算是到头了。
伍良伍艮一瘸一拐地从县狱出来。当晚贼曹家,柴禾跺就着火。
第二晚茅坑里全是鹅卵石,将偌大的一个粪坑,塞的满满当当……臭气四溢不说,清理起来还特别费劲儿,那玩意儿用粪勺掏不出来,全得用人手一块一块地搬。
那次贼曹也是发了狠,寻个由头,又拘了伍良。
当晚贼曹还特地派了几个属下,在自个家里当值。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自家十五岁的女儿,小小声声地呼唤娘亲……原来她身上所有的衣服没了。
还好,人没吃亏。
伍家好像从不沾花惹草、坏人名节,这倒是汉安人都认可的事儿。
自此以后,贼曹、求盗们,便不怎么干涉伍良伍艮的事情了。
文呈所知道的,这两兄弟最得意的手笔,是将东市鱼贩狗子的鱼,偷得干干净净。
起因是伍良母亲、著名的“清道夫人”去买鱼。发现少了二两,找那狗子理论,狗子众目睽睽之下,哪敢承认!认了以后就没法做生意了。
赌咒发誓打死不承认。
那次清道夫人家里,来了客人,也顾不上和他计较,兀自回家忙活去了。
过了几日,狗子在东市铺子里,鱼池中足足七八十斤鱼,全部被偷的干干净净……
要知道:狗子连同两个二十出头的儿子,全都在那不足三丈方圆大小的鱼铺里睡觉、看守。
居然被偷的一条不剩!
连三父子脱下来的衣衫都没了。
待到了天晓,父子三人才发现鱼没了;此时开市,酒肆饭铺、妓院亭舍这些老主顾,都需要前来购买预定好的渔获;
三父子正急的抓耳挠腮、惶惶不知所措,但见伍良担着水桶、伍艮吹着口哨,来至跟前……
居然是前来,卖鱼给狗子鱼铺的!
狗子也没办法啊!捉贼捉赃,估摸着这鱼是自个家的,可怎么证明?
伍艮怼一句:俺两兄弟辛辛苦苦去捉的。不信我们的本事?
给我一贯钱,我兄弟俩一天之内,将你婆娘偷的汉子抓出来……
你说,抓哪一个?
是走前门进你家那壮实汉子,还是翻墙进你家瘦高瘦高那个?
你敢说这鱼是你的?你叫它,它答应了,俺两兄弟从此天天来帮你杀鱼,还不要工钱!
最后,成交!
皆大欢喜
……买鱼的,及时买到了活蹦乱跳的鱼,没误事儿,挺好。
……卖鱼的狗子:客户都买到了鱼,没流失去别家;还有利可赚,挺好的。
……东市税吏:今天这税款,及时收缴上来了,挺好的。
……伍良伍艮:出了气、赚了钱,挺好的。
——谁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河蟹共赢,这不就是?
(ps;用这么多笔墨,描写伍良兄弟俩,是后面这兄弟俩有大用。写的这样详细,一是伏笔;二是提前让大家知道:两人的本事。
而且这两人并非和尚杜撰的,和尚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特别抗打,十来岁。大人都扛不住的揍,这兄弟俩基本上,是一个星期得有一回。
偷鱼那个桥段也是真实存在的。
发生在东莞,鱼贩的确睡在鱼池上,两兄弟就把鱼给偷尽了。第二天还真的又卖回去,只不过是卖给另外一家。
这些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和尚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