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宇文泰丞相之命,独孤如愿领兵五万从长安出发了,纪明为使者前往吐谷浑与其可汗夸吕先行交涉。纪明带着十人的使团前往吐谷浑的都城,行了近半月才到了伏俟城。吐谷浑国的领土大概就是后世的青海省全境,海拔很高,处于青藏高原边缘,伏俟城的地势较为平坦。
纪明递上了皇帝元宝炬的诏书,守卫忙进去通报可汗。夸吕看了书信,便传旨召见纪明。
纪明完全没想到,殿上所坐之人,一个瘦小的家伙竟然贵为吐谷浑的可汗。
“西魏使者纪明拜见可汗陛下,”纪明道。
“使者远道而来,不必拘礼。”夸吕道。
纪明抬头之际瞧了瞧他的部分容貌,脸色白皙,修眉,眼睛不大但很有神,一张小巧的瓜子脸,整个面部乍一看,活像个女人,约莫三十岁年纪,汉族服饰打扮。
“我朝皇帝此番命在下前来,来意已在书信中说明,陛下可有异议?”纪明道。
“朕派人通好东魏,乃应其丞相高欢的邀请,故才遣使前往。”夸吕道。
“原来如此,那陛下大可以经我魏朝国境前往东魏,何必绕道柔然了?”纪明道。
“朕虽身居国内,但贵国与东魏水火不容还是知晓的。”夸吕道。
“原来陛下是怕我朝圣上怪罪啊。”纪明冷笑道。
“使者所言极是,若是经贵国前往东魏,难免引起误会。”夸吕道。
“那陛下的意思,只愿意和东魏通好?”纪明道。
“我吐谷浑自从辽东迁徙至此以来,通好魏朝已历经百年,采用汉制,自魏朝分裂以来,便少有来往。此番东魏丞相高欢主动遣使来商议通好之事,朕也是乐意之至啊。”夸吕道。
“如此说来,我西魏与吐谷浑毗邻不先行通好,反倒是这千里之外的东魏率先通好?”纪明道。
“正是如此,”夸吕道。
“在下此番奉圣上旨意来访,陛下可有意通好?”纪明道。
“这个……,”夸吕道。
“陛下可是还有难处?”纪明道。
“容朕考虑一番。”夸吕道。
“也好,在下先行返回。”纪明道。
“贵使何不先暂住几日,待朕答复与你。”夸吕道。
“那恭敬不如从命,在下就暂住贵国,两日后回国复命。”纪明道。
纪明出殿的路上,心里琢磨这个可汗估计没有打算和西魏通好的意思。
看着纪明走远的背影,尚书令慕容延宗对夸吕道,“陛下,东魏国力强盛,西魏人少势弱,为何要与他通好。”
“爱卿所言也是朕想答复他的,不过不能直说。”夸吕道。
“为何?”慕容延宗道。
“西魏毗邻我国,此番他们已然知道我们假道柔然与东魏通好,这才派使者前来质问。”夸吕道。
“陛下的意思是,断然拒绝怕西魏举兵来犯?”慕容延宗道。
“正是如此,所以朕才与诸位爱卿商议一番如何避免西魏来犯。”夸吕道。
“西魏与东魏近来来战事频繁,东魏实力强盛,西魏只有招架之力。但若是西魏来犯,对付我吐谷浑怕是还是有胜算的,因此要想一个万全之策。”丞相乌地也道。
“爱卿可有良策?”夸吕看着乌地也。
“与西魏通好就不必了,答复使者,寒冬将至,来年圣上将敬献良马百匹。”乌地也道。
“明年赠给西魏良马百匹,那还是和西魏通好了。”慕容延宗道。
“一拖再拖,”乌地也道。
“懂了,先诓骗西魏。”夸吕道。
“假如西魏不相信了?”慕容延宗道。
“另外派人去东魏告知此事,一旦西魏有风吹草动,助东魏夹击西魏,他还敢就此事纠缠?”乌地也道。
“原来如此,那就依丞相之言照办。”夸吕道。
两日后,夸吕派人答复了纪明,寒冬将至,族人需要休整,来年敬献良马百匹与贵国,之后商议通好之事。纪明听说后,便火速返回,在岐州遇到了独孤如愿,并进行了禀报。
“如此说来,再出兵吐谷浑则名不正言不顺了。”独孤如愿摸着胡子道。
“没这么简单吧,”纪明道。
“你的意思?”独孤如愿道。
“此番在下出使交涉,不发一兵一卒,吐谷浑便同意来年通好。若是想与我朝通好,何必之前假道柔然与东魏通好,就是怕我朝知晓此事。何不此时就达成一致了,与我朝通好。”纪明也觉得太奇怪了。
“刺史大人多虑了,天气转凉,牧民都要过冬,此时确实不宜敬献马匹。”独孤如愿道。
“或许吧,”纪明道,“那末将随大将军班师回朝。”
“不急,其实丞相派在下率大军出来的用意是北去。听说蠕蠕与东魏也姻亲通好了,丞相害怕蠕蠕南犯我朝,灵州、夏州虽皆有兵力,但不足以应付,此番由我率兵前去支援,以防不测。”独孤如愿道。
“蠕蠕来犯?”纪明道。
“丞相说了,蠕蠕遭受雪灾,南犯来抢夺御寒之物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既然蠕蠕与东魏通好,就怕高欢大军趁着大河结冰,与蠕蠕一同前来。”独孤如愿道。
“原来如此,那末将随将军前往。”纪明道。
“我命人将吐谷浑复函送与丞相,明日大军启程。”独孤如愿道。
自从沙苑之战结束后,高欢始终憋着一口气,为了尽快恢复实力。一方面他让高澄整治吏治,下大力气治理官员贪腐,另一方面他则将重心放在扩充军队充实国库上。东魏由于人口稠密土地辽阔,未遭受灾害粮食连年丰收,很快又恢复了元气。
高澄自从与高欢和好如初之后,收敛了很多,元善见又加封他为大将军。高澄按照父亲的意思开始着手对朝政进行治理整顿,却无从下手,便请教司马子如。
“参见世子殿下,”司马子如道。
“先生请起。”高澄道。“此番父亲命我整顿朝纲,先生有何良策?”
“在下直说了,完备律法,惩处贪贿,选贤任能,统一货币。”司马子如道。
“治理贪腐难道很大啊。”高澄道。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司马子如道。
“先生心中有人选了?”高澄道。
“世子想从哪里突破,人选就在哪里。”司马子如道。
“先生还是要让我来定夺啊,”高澄道,“那就有劳先生代为起草一个全套的计划。”
“这是当然,”司马子如道。
送走了司马子如,高澄转着眼珠,惩治贪腐,心里则盘算着。
“世子,你想整治谁?”手下的家丁高枫道。
“高仲密。”高澄道。
“这可是丞相的重臣啊。”高枫道。
“你以为我真是要动他?”高澄道。
“那世子的意思是?”高枫道。
“你帮我去打听下高仲密的夫人,听说他休掉了发妻,新娶了一位女子,甚是貌美,乃世间少有的极品。”高澄嘱咐道。
“小的知道了。”高枫道。
不到三日,司马子如就将方案拿出来了,包括完备律法、改革盐政、选贤任能、统一货币等一揽子的奏折。高澄看后很是满意,只稍稍修改便进呈皇帝了。元善见也很是满意,尤其是增加煮盐业的税收充实国库,大为赞赏,并命高澄负责编制律法《麟趾格》。
家丁高枫也向高澄禀报了高仲密新娶的妻子李昌仪的情况。这个李昌仪艳丽且聪慧,而且擅长书写,工于骑马驾车,高仲密休掉了前妻崔暹的妹妹后,娶了她。高澄听完后,心里有了计策,对高枫一番交待。
几日后,一番继续打扮,高澄出门了。在高枫的带领下,高澄见到了李昌仪。
发髻盘起,柳叶眉,一双凤眼,鹅蛋脸庞,双颊微红,樱桃小口,略施粉黛,薄唇朱红,肤白貌美,玉指千千,浑身流露着韵味,衣着绮丽。
“果然名不虚传。”高澄称赞道。
“世子意下如何?”高枫道。
“定要为我所有。”高澄走了,还是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次日,李昌仪便收到了圣旨,皇上要编制律法《麟趾格》,需要擅长书写的人员,传旨让其进宫听用。
李昌仪随侍卫们出发到,却发现并不是去皇宫的路。
“大人,这是要去哪里?”李昌仪问道。
“编律啊,诏书不是说了嘛,”侍卫道。
“可是这不像是去皇宫方向啊。”李昌仪道。
“哦,《麟趾格》由丞相世子、尚书令高澄大人负责,因此编修就在世子府。”侍卫道。
“原来如此,”李昌仪道。
“参见高大人,”侍卫到了高澄府第。
“起来吧,”高澄道,“这位是?”
“启奏大人,圣上特派遣负责律法编修的誊纂人员由小的送到府上。”侍卫道。
“谢主隆恩啊。”高澄道。
李昌仪从轿子里出来,高澄压抑住心里的激动之心。
“好美貌的女子啊,”高澄道。
“大人说笑了,民女李昌仪见过大人,”李昌仪说完微微抬起了头。
“不妨,进府里说话吧。”高澄表现的很有风度。
“谢大人,”李昌仪跟随高澄进了府里。
“既然陛下命你前来负责律法誊纂,那本官就唤你作李书记了。”高澄道。
“一切听从大人吩咐,”李昌仪道。
“《麟趾格》的编修,圣上很是在意,李书记就专门负责誊抄,有何事情只管问我便是。”高澄道。
“好,”李昌仪道。
高澄介绍完便出去了,高枫跟了上来。
“世子为何对她今日这般规矩?”高枫好奇道。
“莫急,我吩咐你的事情做好了再说,你速速去办。”高澄道。
“是,”高枫便走了。
一连几日,高澄的彬彬有礼反倒让李昌仪对其印象颇好,心里对于高仲密产生了一丝丝不满。高枫也忙了几日回来了。
“都办妥了?”高澄问道。
“一切都安顿好了,这些都是世子要的东西。”高枫递上来一个包袱。
高澄打开包袱,里面有很多东西,有地契房契还有几封书信。他都一一过目看了。
“李昌仪啊李昌仪,看你这下还想不想继续守着高仲密。”高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次日一早,李昌仪早早便来进行律法的誊抄,此时其他人都还未来到。高枫马上报告了高澄,高澄一番嘱咐便往这边赶来。
“李书记好早啊。”高澄道。
“大人也早啊,平日里可没有这么早。”李昌仪道。
“那是因为今日其他人都回家休息了。”高澄道。
“为何没有人告知与我?”李昌仪道。
“这不是正好来陪你嘛。”高澄道。
“大人何意?”李昌仪道。
“小娘子,今日就从了我吧。”高澄往前走来。
“大人请自重,”李昌仪往门口移动。
“这里是世子府,没有人会来的。”高澄走到了李昌仪身前。
“你这个衣冠禽兽。”李昌仪怒不可遏,一把推开了高澄。
“看不出来还是个贞洁烈女,不过本王喜欢。”高澄来了兴趣。上前一把抓住了李昌仪的罗衫,撕开来,里面的肚兜和白花花的肌肤若隐若现。
“世子,你可知我夫君是谁?”李昌仪道。
“不就是那个高仲密嘛。”高澄继续准备把衣衫全部撕开。
“那你还敢如此?”李昌仪道。
“本王还怕他不成,”高澄又把手伸向了残留在李昌仪身上的破衣烂衫。
“世子执意如此,民女誓死不从。”李昌仪拼命护着胸前。
“看你今日如何逃出本王的手心。”高澄顾不得那么多,整个人上来准备推倒李昌仪。
“世子,陛下有急事召见。”外面有人招呼高澄。
“真是扫兴,”高澄这才罢休,整了整衣服出去了,李昌仪则乘机夺门而去。
高仲密刚回到府里,就见丫鬟来报。听完李昌仪哭诉了高澄的恶行,高仲密十分愤怒,扬言要找圣上禀报此事。
见了皇帝元善见,却没有帮他说处理高澄,反倒是圣上将地契房契和几封书信递给了他。高仲密心知不妙,不再多言,悻悻而归,但不甘心的他又打算去找高欢,便命人带着书信前往晋阳。
高澄此时志得意满,对着高枫道,“不出三日,高仲密就要调任北豫州,乘机将李昌仪留下来。”
“是,”高枫也是替高澄高兴。
“这个高澄,欺人太甚,”高仲密在府里大发雷霆。
“夫君,这律法誊抄一事,妾身怕是不敢再去了。”李昌仪道。
“肯定不能去了,只不过皇命难违。”高仲密道。
“暂时推辞就说身体不适,”李昌仪道。
“也只能如此,”高仲密道。
连续两日李昌仪都没有去誊抄律法,高澄则不担心,因为明日就由不得她了。
当天午时,圣旨便到了,高仲密携家眷接旨。
“圣上要让你去北豫州?”李昌仪道。
“看来肯定是高澄的主意,”高仲密心里很是不爽。
“那妾身陪你一同前往,”李昌仪道。
“不可,容我想想。”高仲密想着对策。
高枫对高澄道,“世子,圣旨已经到了高仲密那里,想必明日高仲密就要去北豫州赴任,李昌仪也定是不敢抗旨要来府里继续誊抄的。”
“尽在掌握之中,哈哈!得了一个貌美的小娘子。”高澄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