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从小就仰慕大唐气象,奈何晚生了几十年,不能亲历巍巍盛唐,心中正有莫大的遗憾。慈爽大人有此机遇,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寻扎罗微微一笑道:“说来那也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那时我才十二三岁,由于我家世代均是南诏的勋贵之家,而且我从小还算是聪颖好学,在同辈中小有名气,所以被南诏王选派往长安求学。”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年,等我回来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当时的南诏已被郑氏大长和所取代,我只好在大长和做了一个官卑职微的慈览,过着无所事事的平淡生活。直到我们大义宁国建立,我才出任东京慈爽一职直到现在。”
李翊正要插言赞美他几句,没想到他接着又感慨的道:“我这等阅历说出来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家世子殿下的阅历可就丰富多了。”
“大帅也知道,我们国主本是汉人,因缘际会之下才辗转流落到云南。”
“由于向来仰慕中原文化,所以世子殿下七岁时就被国主送到成都寄住在朋友家中,从小接受汉学熏陶,学问见识都历练的非同凡响。”
“等李大帅见了殿下之后,我想,你们之间才识俱佳、趣味相投,定会有惺惺相惜之感,说不定很有可能会成为知己好友哇!哈哈!哈哈!”
听到这里,李翊真的有点心向往之了。
南诏以来的历史自己最近还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他们秉承大唐体制,建立了一整套的法令规制。
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几乎和唐代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只是官名不同而已。
大长和取代南诏后只存在了短短的四年,而大义宁取代大长和至今也仅仅只有七年的时间。
从南诏末年到大长和,再到大义宁,前后这三个国家的实际权力其实都被汉人所掌控,所以说大义宁国既是南诏文化传统的全面继承者,又是最受大唐文化影响的国家之一。
而南汉虽然典章制度俱采自大唐,但由于和南方氏族文化的冲撞和融合,文化底蕴反不如大义宁国来的深厚。
其实说起来,大汉和大义宁国本就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虽然大义宁国的历史使命很快就要完结了,但是如果能结识一位趣味相投的朋友的话,也算是有了不错的收获。
想到这里,李翊对大义宁国多少有了一些好感。
接下里,众人谈天说地、觥筹交错的,早把早晨的约定置之脑后,一众人等都喝了个**分,直到寻扎罗实在撑不住劲了,我们才商量起出访的时间的行程。
由于倾谈之下,李翊对杨怀应有了些许好感,因此也不再犹豫,动身的日程也因此提前了。
双方约定明日辰时一刻,大家在宣抚使府会齐后出发。至于其它方面的细节,寻扎罗早已喝的晕头转向,哪有机会再细商了。
李翊只好让人把他送回驿馆安歇。
这次对外出访是李翊就任宣抚使以来的首次,所以他也不知道这年头有什么礼仪讲究,所有的事情就只好交给林易来安排了。
林易作为我李翊最信得过的人,虽然也想带着他一起去,帮自己打理一切事务,但是云南的各项事务还需要他代自己处理,别人还真不放心。
所以,林易就推荐了他的同学,能说会道,熟悉大义宁国事务的司士参军萧会,陪同李翊前往大义宁国。
另外,都押衙郭准、司法参军仇封,还有一百八十名身形彪悍、训练有素的亲兵也随同前往。
在随身护卫方面,连骏是少不了的,那个刚从狱中放出来的卫荆,虽然林易不想让他跟李翊一起去,怕他对自己不利。
但李翊还是想近距离观察一下他的作为,于是在他的坚持下,卫荆也最终列入了出访的名单。
这次出访一下子就带走了宣抚使府的一多半亲兵,剩下的就交给勒蒙、南方、郭小双带领,负责整个衙门和后宅的安全。
这次出访大义宁国,按理说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情,准备一些礼物是必不可少的。
人家大义宁国物产丰饶、财力雄厚,按说什么也不缺。但这次感恩行回访也不能空着爪子呀!可是究竟送什么好呢?
李翊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也别瞎琢磨了,府库里不是现成的孙德成留下的虎皮吗!
这东西好歹也是稀罕之物,拣两张上好的白老虎皮送去就是,也省的再花钱了。
另外,听说大义宁国极为缺少丝绸绫罗之物,自己这里也有的是,府库里堆积如山,都快长毛了,所以李翊让人挑选出六百匹上好的绫罗绸缎,也还算说的过去,其它的就免谈了。
第二天一早,在向林易、何守杰等人交待好云南各项事务后,会齐了寻扎罗以及他的随从,赶着装满礼物的十辆大车,一行二百多骑,浩浩荡荡的向着大义宁国的方向行去。
离开了宁州,大概也就不到两个时辰的光景,队伍就出了云南的地界,踏上了大义宁国的土地。
顺着平坦宽阔的官道,穿过山壑和丘陵,离开平阳关哨所不多时就来到了大义宁国的嵩阳关前。
守关的将士早就得到指示,一见到大汉云南的大队人马到来,就马上恭敬的开关放行,而且殷勤的一直送到关内,并派出斥候迅速赶往鄯阐府通报。
过了嵩阳关,再走一百里地左右就要到达鄯阐府了,在这条路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关隘和县城,沿途除了丘陵就是山林,在这个预示着收获的季节,田园风光更显得绮丽迷人。
李翊一路上津津有味的欣赏着周围的怡人景色,也顺便观察着附近的地势。
正行走间,蓦然间发现,在大路两边的丘陵上,时隐时现的山石,在秋日阳光的耀眼光芒照射下,让人眼睛颇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