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清使南来
钱谦益死后,年味一日多过一日。
虽然南京城这一年,多灾多难。但是在临到过年,百姓们还是想热闹一番的。
更不要说,驻扎在南京附近的数十万大军,也开始分配放假了。
这些士卒从天南地北而来,很多人都在南京城中安家落户。故而数万士卒一起涌上南京城的街头,给南京城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繁华。
似乎将南京的江南胭脂之气,多了几分金戈铁马的味道。
不过,今日南京城中来了一名不速之客。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满清派来的使臣。
多尔衮相当务实,在他发现在武力上一时间不能够覆灭南朝,自然就想了其他的办法。清廷在外交政策之上,其实是相当的灵活的。不会那种不会变通的人。
多尔衮虽然没有想过一定,达成什么协议。但却是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接触了。
当然了,将来如果再有机会,多尔衮自然也是撕破协议,就好像是撕破一张废纸一般。
多尔衮派来的人,也是他精挑细选的人物,乃是他的谋主李雯。
李雯乃是青浦人,也就是现代的上海人,诗文很是了得。与陈子龙并称云间三子,清军入关的时候。李雯在北京,为清军所俘虏。被多尔衮看中,任为中书舍人。视为谋主。
多尔衮很多文书都是出自李雯之手。
历史上,多尔衮对史可法等人的书信,对南明发布的文书,大多都是李雯拟定的。
多尔衮想选派南下使者的时候,李雯也就进入他的眼帘了,首先,李雯是他的心腹之臣。其次,李雯乃是江南人士,与东林党等人的关系非常好了,有良好的关系网,也足够他打探到很多内幕消息。
至于更多的事情,多尔衮却没有托付李雯的意思。
毕竟这仅仅是第一轮接触,如果双方真有可能达成协议,那么清夏之间的谈判,自然会让满臣主持。
李雯带人先去了江北大营,高一功不敢怠慢,派人送他过江,只是他从江北一来,就看见了城头上有几个颗人头挂着,每一个人头都装在一个小木框之中。。本来李雯并没有在乎。
因为他看多了。
乱世当用重典。他一路南下,所过之地,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斩首示众。悬首城门。早已不足为奇了,只是走近了才知道,是钱谦益的人头,顿时大吃
一惊,心中顿时有兔死狐悲之感。
李雯与钱谦益之间,也是有过交集的,毕竟钱谦益的文坛盟主的位置,并不是白来的,只是没有想到,当日一别,再次见到的时候,却已经是如此样子了。虽然李雯也知道钱谦益称得上是罪有应得,但忍不住暗道:“钱老也是的,如果北上的话,何至于此?”
历史上的李雯,心结很重。毕竟清军在江南的杀戮,还有他自己作为贰臣的羞愧。
只是而今他却有开解自己的可能,原因和简单,他滞留北京的时候,南方已经被曹营打下来了。北京为李自成所攻破之后,明朝在事实上已经没有复起的可能了,而且明朝的残余势力,是张轩追亡逐北,一点点的干掉的。与清廷的干系并不是太大的。、
如此一来,李雯在心中也有开解之处。
而今天下两立,他也就死心塌地的为多尔衮办事了。
“进城之后,我须探问一下钱老的家事,看看钱家有没有什么人留下来。”李雯心中这样想到。
就在李雯还没有进城的时候,李雯来的消息就传到了张轩的耳朵之中。
对于清军使节的到来,说实话,张轩没有想过,而今一想却也是在情在理。有时候打仗的时候,还一边打一边谈,更何况而今,夏清之前,数万里的战线,都是停战了。
派一个使节再简单不过了。
张轩的本意不想与清军接触,但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来者是客。张轩总要接待一下,就传令给文安之,让文安之处理这件事情,其余的等过了年再说。
只是私下里张轩还是与张质沟通了一下。
“陛下,”张质说道:“而今局面与清军谈一下也好?”
张轩说道:“兄长的意思是?”
张质说道:“臣知道,朝廷与东虏必有一战,别的不说,不夺回扬州一县,即便是臣也是不甘心的。”
张轩点点头,的确,扬州一线,在清军手中,张轩如鲠在喉一般,食不下咽。
历史上,无数次南北对立的经验告诉张轩,守江必守淮,而今清军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长江以北,与南京不过百里,其中纵然有长江可为天险,但是凡是有一个万一,这南京城就不保了。
其中风险太大了一点。
历史上,大明的天子守国门,被人称赞的。但是事实上细细想想,天子是用来守国门的吗?军事风险太大了。就现在夏军的文臣之中,就有一些想让张
轩将国都迁回武昌。
武昌在军事上的风险也少很多。当然了这些人也是两湖籍的人比较多。张轩从武昌起兵,政府之中,有一些这样的人,也是很正常的。
张质说道:“打仗的事情,臣所知不多,只是有一件事情,臣却清楚,朝廷开支浩大,即便是陛下有整顿全军,裁撤军队之心,这一件事情,能在明年一年内做完就是好的。”
“以臣之见,朝廷十年之内,不可言兵。与其如此,不如与东虏缓和一二。”
张轩说道:“十年,是否太长了?”
张质说道:“十年还是臣少算了。”他细细算来,说道:“明年裁撤兵额,安置费用,还有各地灾民的重建,减免钱粮,能没有亏空,臣就已经谢天谢地的了,以臣之见,在昭武三年,国库才能有些积蓄,以三年积攒一年为论,在昭武十年,大抵有能数千万两的结余,够陛下打上一仗,如果陛下想要一战定胜负的话,这几千万两还是不够的。”
“所以说十年还是少的。”
张轩微微有些头疼,暗道:“只觉得当初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也能打仗,而今坐拥天下半壁,却打不起仗了?”
当初在罗汝才的军中,哪里有什么饷银啊?有一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人死了,找一个地方一埋,也就算了。哪里花得了许多银钱,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什么都要钱,什么都离不开钱。
军队的饷银,官员的官俸,乃至于赈灾,水利,制造局的建设等等,张轩对明朝很多政策都看不惯,但是想要革新,第一件事情,想的也是钱。张轩当初打残明的势力,还可以以战养战。
但是而今与东虏作战,万万不可存此想法。
一来是,软骨头都啃光了,剩下来的都是硬骨头。与东虏大战,张轩可不敢如此拿大。
二来北方远远不及南方富庶,东虏收刮还狠,即便能打赢,在这样艰难生活的百姓身上刮油水,张轩于心何忍。思来想去还是张质说得对,一旦北伐之战掀起,非白银数千两能下的。、
军费开支哪里有限制,一打起来,耗费亿万都是正常的。如果紧急凭借国家正税,一年一千多石粮食,顶多再有一千万两上下的白银。每年能结余三百两白银都是多的。
十几年才能攒下来军费。有文景之积累,才有汉武之北伐。这倒是正理,但是张轩却不想将这一件事情,留给儿孙辈。一时间张轩也无心不管清使的事情了,将心思放在财政之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