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天晴,微风。
按照李贤的命令要求,武征和元武带着作战一部至五部的五百骑兵少年,及三支共计三十人的斥候部队,每人带着五天的干粮,从安川谷出发,向河西中部而去。
谷内谷外,只有极个别知道这群人的任务目标,赫然是党项人的几个部落马场。
党项人所占的肃州等多地,盛产马匹,一些多余的装备部下党项大军的马匹,还会和大宋交换物资。
李贤这次让武征带领将士大规模出动,也是打算好好的“巧夺”一番,做这种事情,趁其不备,一次就够了,到了第二次,让之警觉,多会使之准备,就不好办了!
“贾麟他们打探了四个党项马场,上下空有两千多匹骏马,只是不知道这些骏马,能拉回来多少?
谷内现在已经有八百匹战马了,按照现在的物资人数规划,现阶段谷内能装备一千左右的战马,已经是极限了!
毕竟,战马消耗的粮草也是一个大数字!”
又一次站在安川谷新建的谷门碉堡上,看着武征等人离去时,带起的漫天灰尘,李贤不由得眯起了眼。
“武哥儿他们这次带回来的战马若是过多,安川谷留不下,完全可以卖给朝廷。官家和朝中诸公不给安西军补给,那就用马匹换,想来朝廷是非常愿意的。
等安川谷这边安定,再打通和青塘的直通商道,青塘贩卖的战马也可以补给于此。
却不知南温在青塘如何,要是南温能顺利在青塘掌权,那将是一个很好的盟友。
眼下,从葛大梁那里得到钱财,花费的只剩下数万贯了,光是战马,仅能解决燃眉之急,还要相办法挣钱!”
思及此事,李贤叹了口气。
俯视谷内谷外无数忙碌的身影,李贤总算明白所谓的创业艰难。
想到物资问题,他打算再向赵大官家诉诉苦,看能不能给他拨些款。
但皇帝赵恒于今次要去泰山封禅,还要老爹李自明主持的水利设施修建,都要花费巨额的款项,恐怕皇帝和文武百官都不会拨款给他这个独自在河西“创业”的小虾米。
“若我退而求其次,试试能不能插手内府主持的海贸,让安西军也加入进去,打通海贸的环节后,安西军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了。”
走下谷底的台阶,但见种世衡从谷外骑马奔腾而至,找到李贤下马后,脸上满是凝重:“妹婿,沙州城破了!”
李贤的心咚咚直跳,看种世衡的样子,难道说是回鹘人占领了沙州?
曹宗炎只剩下了瓜州一地?
知晓李贤内心所思,种世衡摇了摇头:“沙州之地,曹宗炎倒是拿下了!但另两个消息,你一定不愿听到!”
李贤嘴大长大,长吐一口气,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仲平长兄,是不是凉州为党项人攻破了?”
种世衡苦笑道:“正是这般,方才三部斥候分别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送来了这些消息,我以为六谷部还能坚持,但真正形成这样的结果后,多少有些难受。
今后,关中到甘州的这条商道,算是完全被党项人给阻断了。”
李贤望天,忽然觉得自己有些乌鸦嘴,凉州一破,也就是说西凉府全都属于党项人的治下。也或者是自己的到来,无形中加速了这一进程。亦不知李德明受了什么刺激,竟放开了步伐来争夺河西的主导权,难道他现在已经完全不在乎大宋的态度科玛?
好消息是,在凉州沦陷之前,斥候伙同几个走西域的大商行,已经快要打通另一条路过安川谷的商道。
“那还有一处斥候,传来的是何消息?”
最差的结果又能差到那里?
李贤已经做好了承受更大打击的打算,而种世衡也没给太大的刺激。
“是关中传来的消息,言之辽国正式册封李德明为‘西夏王’,妹婿可看明白了个中关联?”
种世衡说着话时,侧着头,目光望着李贤的眼。
李贤冷冷道:“任何事,都没有无缘无故的巧合,原来河西的局势巨变,真的是辽国在作怪,可谈你我都无力改变什么……”
这时,李贤抬起头,又看了眼种世衡:“仲平长兄,你说辽国会不会撕毁盟约,待党项人强大时,再次联合之,达到瓜分大宋的目的。”
处在这么一个平行时空里,历史的轨迹既然早早就发生了改变,那么许多的不可能,也有可能变成事实。
党项人在契丹人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快的速度一统河西,而后各从西面和南边围攻大宋……
种世衡偏着头想了想,没有反对李贤的看法,只说了另一个可能发生的事。
“契丹人和党项人均如此肆无忌惮,表面却有联合对付大宋的迹象,我唯一能确定的是,凉州之失后,朝廷绝不会像以前那样坐视不管了!”
李贤同样认可种世衡的这种想法,就是不知朝中的皇帝和重臣听此消息会作何反应。
此外,半月前,向朝廷写的那封奏书,在这样的局势下,朝臣应该不会反对才是。
换句话说,朝廷对党项人越是重视起来,那就有更大的可能,发挥更大的气力,来支持安西军的发展。
……
辽国册封李德明为西夏王的诏令,不是什么秘密。
同样,辽国国内也希望通过这种传颂,来体现辽国和党项人的亲密关系,以及于背后对党项人的支持,两方更形成准军事同盟般的存在。
比如,党项大军的部分物资供应,就是来自辽国国内。
而从封王事件的表象看向内看,辽国这也是警告大宋,别主动招惹我的小弟,否则别怪我撕毁盟约!
消息同步传回开封东京城,正兴致勃勃准备着封禅的赵恒,气的病了一场。
大宋朝堂之上,也显得有些人心惶惶。
西凉府的沦陷,辽国的威胁,让大宋重新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界。
赵恒病好后,上朝的几日间,每次听到主战与主和派的争吵,他很罕见的没有同意任何一个决定。
三月初五,一封来自河西的奏书,受到了刘娥的启示,让赵恒突生了另一个想法,亦变成了安西军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