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问道 > 历史军事 > 启明1158 > 五百二十二 你们难道要和杀父仇人共谋吗?

五百二十二 你们难道要和杀父仇人共谋吗?(1 / 1)

对于光复军的强势,赵构还是本能地表现出了不安和担忧。

数十万虎狼之师,真的能被大宋收服吗?

张浚的考虑是不是太乐观了?

“光复军拥兵数十万,军力强盛,在中原威望巨大,万一其首脑野心勃勃,直接称帝,岂不是下一个金国?”

赵构的担忧当然是个严肃的问题。

这些日子以来,赵构一直都在担心这件事情。

金国虽然强,还不讲道理,但是双方到底是接触多年的老对手,还签过和约,对彼此多少都有些了解,彼此的底线,还有接受的上限,都是可以判断的。

而这个新近崛起的光复军,赵构对其一无所知,非常不了解。

一个了解的对手,赵构知道他的底线在什么地方,可以用什么样的外交手段去化解危机。

但是对于一个不了解还拥有强大军力的对手,赵构则非常没有安全感。

事实上,整个宰相团队也都有这样的担忧,担忧强大到了吞并金国的光复军搞不好对大宋会有觊觎之心,就像当年吞并了辽国的金国一样。

虽然他们对待大宋的态度目前来说还算是友善,但是这种友善能维持到什么地步,还真不好说。

感受到了赵构的不安,最近备受冷落的汤思退和沈该立刻捣鼓出了一个方案。

他们建议赵构要吸取当年宋徽宗犯下的错误带来的教训。

当年宋徽宗认为可以联合金国瓜分辽国,但是金国贪心不足,把他们两个全给吞了。

所以为了防止当年海上之盟的错误再现,现在或许可以出手拉一把金国,让金国帮南宋挡灾,让光复军一直无法彻底平定中原,以此作为给大宋争取时间的契机。

金国和光复军两败俱伤才是最好的结局,不是吗?

这个鬼才方案居然真的让赵构很心动,赵构明显觉得这一招很有意义。

但是张浚知道了以后,顿时就黑了脸。

“金国主力覆灭,皇帝战死,已经被光复军彻底打颓了,不存在翻身的可能性,金国必然覆亡,不可能与光复军争锋,届时一旦被光复军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大宋又该如何与之谈判?

而且你们可别忘了,金国当年是怎么攻打开封夺走大宋半壁江山的!又是怎么掳走二圣羞辱大宋的!这可堪比杀父之仇!如此深仇大恨还没有报,你们难道要和杀父仇人共谋吗?”

道德帽子和军事帽子一起往下扣,立刻就把汤思退和沈该扣的说不出话来,两人恼怒地看着张浚,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张浚斥退了汤思退和沈该,自己走到了赵构面前。

“陛下有担忧,老臣清楚,老臣自己也有担忧,但是光复军和金贼不一样,金贼是异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光复军却是汉人,与我同族,和异族比起来,没什么不可以谈的。”

赵构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对这样的说法嗤之以鼻。

同为汉人?

没什么不可以谈的?

历代王朝更替不就是汉人之间互相残杀吗?

权力!关键是权力!什么异族不异族的!

老糊涂!

但是张浚说的不无道理,想要光明正大与金国合作,朝野上下主战派势力必然大力反对,到时候他也不好做人。

整理了一下心情,赵构缓缓开口。

“可是德远,光复军已然据有河北、山东还有河南之地,眼看着燕云也要拿下,这样下去整个中原据有一半,这是要成大事的趋势啊,如此大势,他们真的会和大宋共处吗?”

“老臣还是那句话,光复军起事不过二载,根基浅薄,必然不能在中原扎根,只要能得到其高层信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不准就能让他们归降大宋,大宋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收复中原、燕云,何乐而不为也?”

赵构诧异地看着张浚,发现张浚这话不像是在开玩笑,他是真的这样认为的。

“偌大战果,他们肯拱手相让?”

“人贵有自知之明,若其知晓无人主之能,则纳土归降亦不失封爵之礼遇。”

张浚拱手道:“若能达成此目标,大宋幸甚,天下幸甚,所以,陛下,老臣自请为使,愿出使山东,与光复军首脑面谈,晓以利害,若谈不成,再用其他方法也不迟。”

赵构认真的想了想,觉得张浚所说的未必就没有道理。

如果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那赵构肯定不愿意动兵,动兵多危险?

而且就算谈判不成吧,谈判期间光复军也不可能轻松解决金国,金国就算失去燕云,还有辽东和关中,光复军腹背受敌,不可能对宋形成战略威胁。

所以,在短时间内,宋国还是安全的。

想通了这一点,赵构就感觉张浚的办法可以试一试,万一成了呢?

实在不行,再转为汤思退等人的办法,反正就眼下的局势来看,宋国优势很大。

赵构于是缓缓点头,正准备开口答应,忽然又想到如果真的让张浚出使,让他说动了光复军高层,使之纳土归附,那么张浚就是一张嘴巴收复中原的大功臣,简直是拥有了不败金身。

到时候他还不得权倾朝野?

一旦中原归附,那么新归附的北方政治势力必然向张浚靠拢,甚至北方军队也会向张浚靠拢,以为靠山。

张浚本身就有偌大名望,要是再得到政治势力、军事势力和道德高峰,那就是功高震主。

不行,这样的局面不能发生。

尽管八字还没有一撇,但是赵构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必须要有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

于是赵构开口了。

“德远的建议我以为是可以的,但是德远,你是我的良佐,离开你,我不知道还能与谁商议军机大事,这样吧,长卿,你出使山东如何?”

赵构认同了张浚的看法,但是没有让张浚出发,而是选择了同为参知政事的陈康伯。

在赵构看来,陈康伯是一个纯粹的文人,没有张浚的军事背景和才能,就算一张嘴说服了光复军,也没有张浚那么大的威胁。

同为主战派,陈康伯没有张浚那么讨人厌和强大的战斗力,也能得到张浚的认可。

应该可以。

果然,张浚听到了赵构对他的吹捧,有点得意,就没有反对赵构的意见,表示了支持。

汤思退和沈该虽然不爽,但是也不反对,反正他们是绝对不想去山东冒险的。

枢密院三人低头不言语,默认了这一选择。

于是乎第二次出使山东的使节团代表就被确定为了参知政事陈康伯。

相比于第一次出使的试探性规格,第二次出使的规格就高多了。

参知政事亲自带队,参与人等也不局限于枢密院小官,尚书省和枢密院都派出了一定品级的官员参加,携带的礼品也远远不是上一次可以相比较的。

据此,南宋方面统一认为,这一次一定可以取得实质性的外交战果。

最新小说: 仙武大陆大周王朝陆羽萧红菱 爱豆的我搞极限运动爆红了 夫君寡嫂生野种?来!做亲子鉴定 穿成绿茶女配后我躺平了 留学的白月光回来了[穿书] 庶姐要我主母位,重生后我白送她 重生小农女,空间仙泉有点甜 玄学王妃回京后,王爷百般求宠 独宠娇女 抗战:别装了,你就是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