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死后,另一支红巾军的首领刘福通尊奉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建元龙凤。刘福通假韩林儿之名,授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又授张天佑、朱元璋为左右副元帅。朱元璋占据滁州,有自己的势力,怎甘心屈居人下?随着他力量不断壮大,郭子兴都已不被他放在眼中,更何况他的儿子?如今职位竟然低于郭天叙,这种有名无实的官职不要也罢。再说了,他与刘福通又有何相干?何必接受此人的任命?因此,朱元璋拒绝任命,但考虑到以自己的力量终究还是无法对抗得了大元朝廷,能与其他义军保持某种一致性,对他并无坏处。于是,朱元璋利用韩林儿的年号来号令军队。
这年夏天,常遇春来投奔朱元璋。随着朱元璋军中将才越来越多,高扬越来越不被重视。高扬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很显然,朱元璋对他戒心很重,想利用他,却又在时时提防他。
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是集庆。集庆地势虎踞龙盘,且面临长江,凭此天险,易守难攻。集庆驻守着大量元军,根本无法轻易攻克。因而,朱元璋采纳谋臣的建议,决定先占据集庆外围地区,步步为营,逐渐向前推进,最终合围集庆,一战而克。
为此,朱元璋派遣出许多探子,在长江畔各处探查,最终决定先攻打长江另一侧的采石矶,采石矶是重镇,只要占据此处,便有了继续向集庆进军的资本。可是,这时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要想攻克采石矶,必须现有强大的水军,然而,水军在哪里呢?
这时,李善长向朱元璋进献计策:“军中虽无战船,但是可以从别处借来。”朱元璋双眼一亮,问道:“从何处借?”李善长说:“巢湖。”朱元璋说:“廖永安、俞通海等人占据巢湖,自成一派,他们肯帮助我们吗?”李善长答道:“在下愿赶赴巢湖,做一说客,劝他们归顺将军,协助将军成就一番大业。”朱元璋说:“事已至此,也唯有此法可行。为确保先生周全,需要派人沿途护送先生。”李善长说:“可让常遇春、高扬二人陪我前往。”朱元璋有些迟疑,说:“高扬乃先郭公帐下猛将,只合沙场纵横杀敌,若让他护送先生,只怕他心生不悦。”李善长道:“将军多虑了。此行吉凶未卜,高扬勇悍,与常遇春不相伯仲,有他两人护送,才能万无一失。”朱元璋说道:“既然先生有意如此,那就依先生的意思。”
李善长巢湖一行竟然十分顺利。巢湖水军主帅廖永安、俞通海早就听闻朱元璋的一番事迹,当即表示愿率千艘战船归顺朱元璋。廖永安、俞通海打算归顺朱元璋这件事被人偷偷禀报给元中丞蛮子海牙。蛮子海牙立即调遣兵将守住铜城闸、马场河等隘口,切断了巢湖水军的出路。
朱元璋本以为巢湖水军归顺指日可待,不料蛮子海牙棋高一着,这令他束手无策。没有战船,他就无法渡江攻打采石矶,也就更加无法攻克集庆。接连几日,朱元璋在军帐中思忖计策,打算调兵攻打扼守铜城闸、马场河等隘口的元军,可一旦分兵,自己本部兵力就会削弱。如果能够成功还好,若出师不利,大败而归,可就很不划算了。
正在朱元璋无计可施之时,忽然天降大雨,湖水暴涨,连接巢湖与长江的河道水位也上升了很多。廖永安、俞通海大喜过望,率水军绕过铜城闸、马场河等隘口的元军,经由小港口出了河道,来到长江江面上。
朱元璋听说廖永安与俞通海的水军已经赶到,喜形于色。他带着众将来到江畔,见千艘战船在江中铺展开来,场面壮观,不禁心旷神怡,凝视着浩浩江水,说道:“下一步,攻克采石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