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与高扬联手攻占采石矶,使朱元璋得以将采石矶作为跳板,从而能够积聚兵力,向集庆进军。但是,据守江南的元军为数不少,尤其集庆乃江南军事重地,守军尤众。朱元璋虽然攻克采石矶,却在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时遇到了障碍。
义军中对是否继续进军有两种看法,一方力量以为义军势单力孤,如果继续进军,会遭到元军的抵抗,损失非小,因此,他们提议将采石矶镇中的所有财物带回长江对岸的营地,然后沿江布阵,以低于元军的反扑。朱元璋接受李善长等人的计策,力排众议,坚持据守采石矶,毫不退却。朱元璋立于军中,厉声斥责那些有退意的将士:“诸位,为夺取采石矶,我军将士有多人丧命,幸好有常兄弟与高兄弟齐心协力,攻克此地。如果撤离,元军会很快将此地夺回,我军岂非白白牺牲?要想夺占集庆,必先攻占采石矶,称霸江南的第一步就是占据集庆,而占据集庆的第一部恰是夺取采石矶。”
那些提议撤军的将士见朱元璋如此坚持,岂敢再有异议?他们都清楚朱元璋的性格,但凡决定了的事情,必定不择手段达成,如果谁要反对他,必定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只要朱元璋已经作出决定,那些心存异议的将士也只能遵从。
朱元璋调集军队,稍作休整,在三月开始攻打集庆,击溃守军,俘虏三万多人。那些俘虏生怕朱元璋会屠杀掉他们,大多惶恐不安。朱元璋为表示收纳俘虏的决心,率数百人与俘虏相处,晚上就寝时,解甲酣睡,并无提防。那些俘虏知道朱元璋确实有意收纳自己,因而军心安稳,都决意效忠于他。高扬至此时,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胆识,佩服他善用计谋,收买人心,同时更觉得自己在与他的较量中,越来越处于下风。高扬有些担心,怕时间拖得太久,朱元璋养成气候,到时他会失去击败朱元璋的机会。
白飞飞仍胸有成竹,劝高扬不可轻举妄动,她似乎能够看到结局,对高扬说:“你不必焦急,到时候,我会帮你从朱元璋手中夺回一切。他再有权势,毕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只要你与我齐心协力,就可所向披靡。”
高扬不得不克制住自己内心深处的杀念,继续对朱元璋俯首听命。朱元璋虽然对高扬仍心存戒心,但用人之际,高扬勇冠三军,不得不用。朱元璋的想法有些残忍,他以为与其亲手铲除高扬,不如让他血战沙场,借敌人之刀来把他除掉。
高扬与常遇春等人作为先锋,继续进攻,荡除集庆周边元军。蛮子海牙走投无路,竟然投靠了张士诚。朱元璋率军进入集庆城,出榜安民,礼贤下士。集庆百姓大喜过望,心悦诚服,归附朱元璋。之后,朱元璋将集庆改成应天府,以此为根据地。
这时,徐寿辉与张士诚的势力十分强大,朱元璋不想被这两方力量吞并,急于扩大势力范围,因而派遣徐达攻克镇江。秋天,诸将士尊奉朱元璋为吴国公。朱元璋据守应天府,称吴王,俨然一代君王风范。然而,朱元璋知道还有很多敌人,做事不能太招摇,所以仅仅是称王,表面上,仍然尊敬另外的义军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