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问道 > 历史军事 > 大宋燕王 > 第709章 谨言慎行

第709章 谨言慎行(1 / 1)

那人随即又补充道,他要捐献的这些纺织作坊、染坊、绸缎庄每年能赚取钱财不少于五万贯,五百顷良田每年收取的田租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今年所出,可以马上捐献给朝廷,以后每年照例捐献!

前一个乡贤表态完,不等各部官员说话,另有一人马上站出来,表示他也要捐献,他直接捐献粮食五千担、金三百两、银一万两!

话音刚落,不等他展开解释陈述,随即又有人挤上前来,说要向朝廷捐献粮食一万担、铜钱十万贯!

话没说完,马上又有其他人出来抢话,要求捐献。

乡贤们要求捐献的数字越说越大,各部官员听来都难辨真假,不知他们是真能捐献这么多,还是在众人面前吹牛,争个颜面。

眼见众人争得不可开交,户部官员看了看宰相陈康伯,向他征求意见,见陈康伯微微点头,户部官员马上制止众人,而后说道,诸位乡贤一片赤诚之心,朝廷都看在眼里,但颍州空缺官职数量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得到官职,但为了不辜负乡贤们参与地方治理的热情,会在官职之外,另授开国男爵位三个,朝廷会凭诸位乡贤对朝廷的贡献大小和个人德行,授予官职、爵位!

此话一出,颍州乡贤心如明镜,这是要拼捐献财力了啊!

大宋爵位是终身制,除皇室宗亲和极少数开国功臣外不能世袭,虽无实际用处,确实身份地位的象征,正常情况下只能是侍从官以上,即待制以上官员才能封爵,如六部尚书、六部侍郎、翰林学士、给事中等。

如今捐献就能得爵位,简直是百年未有的好事,甚至比授予具体官职还要少见、难得。

但对普通乡贤来说,具体的官职比爵位更实惠,更能获得实际好处,有机会当然是优先考虑争一争官职,实在不行,再求爵位。

颍州乡贤们很快在陈康伯和吏部、户部、礼部官员面前、在遴选阁内展开一场激烈的比拼财力的斗争!

经过激烈的竞争,颍州六个空缺的州、县官职基本确认人选,三个开国男爵的爵位也大致确定下来。

招贤馆随即做出承诺,乡贤承诺的捐献交接完毕,朝廷便正式授予官职和爵位,若三个月内,未如实捐献,便不再授予官职和爵位。

为安抚其他一无所得的乡贤,陈康伯代表朝廷给他们承诺,若是他们在地方一贯表现良好,朝廷会从其他方面给予特殊关照,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为当地稳定和繁荣发挥他们的作用!

颍州遴选结束,宿州乡贤进入遴选阁,进行下一轮官职和爵位的争夺。

朝廷用钱,时间紧迫,招贤馆内遴选阁不敢懈怠,一天遴选六州府,期间除了喝水、方便,没有时间休息。

不到一个月时间,所有自荐乡贤的州府全部遴选完毕。

招贤馆粗略一算,若乡贤们承诺的捐献如实送达,户部所得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凭借这笔钱,朝廷只要不是大手大脚花钱,足以撑两年!

招贤馆将成果上呈皇帝,赵昚看过之后,心下一轻。

有这些钱,汴京又能撑几年了,等熬过免赋税的三年,百姓安居,民间富足之后,国库便会逐渐丰盈起来,到时候再行北伐之举,收复关中、河东、燕云十六州,甚至收复西夏之地,一统天下!

招贤馆将各地空缺官职和爵位售卖之后,马上又开始针对售卖出去的官职,制定考核措施,监督买官的官员在地方上的言行,避免他们做太过分的事情,伤害民心,破坏稳定。

就在官职、爵位正式授予半个月之后,新的地方官吏考核制度也迅速下发至州府。

新考核制度规定,地方官吏每年底考核一次,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评价为“优”可考虑拔擢使用,评价为“良、中”则,官职保留,继续留任,评价为“差”,则直接就地免官,回家待选。

这个新的官吏考核制度是在原有制度上做出了修改,其目的便是尽快筛选掉不合格的官吏,其中便包括通过捐献买官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合理的方法尽快剔除掉淮河以北曾经是金国官吏的不合格官员,用新的官员将朝廷各项政策落实到地方,彻底统一这几年收复的失地。

朝中各项政务,逐渐有序展开,汴京对北方州府的影响力也迅速扩散,北方百姓渐渐感受到了大宋重返北方的事实。

一切都在慢慢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除了军队。

宋金和议,加上南北分治,使大宋军队失去了继续北进的机会,随着迁都汴京,大名府一线精锐部队不得不南下,拱卫汴京,如此一来,大名府兵力不足,就只能据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大宋军队不再进击,驻守真定府的金军便开始南下蚕食,半年时间,蚕食三县之地,而大名府宋军恐金军引诱偷袭,不敢轻动,也不敢分兵驻守北方小县,只能眼睁睁看着原本是大宋控制的土地,重新回到金人手中。

杨丛义身为枢密院副使,主持枢密院具体事务,眼见国土被金人蚕食,他也是有心无力,刚刚迁都,汴京朝廷太穷了,根本支撑不了任何一场,五万人以上的战争,于是他只能命大名府都统制苏仲驻守重点州县,以防北方金人突然突破大名府防线,南下袭扰汴京。

眼下的汴京绝对经不起任何一场战争的冲击,哪怕敌人没到汴京城下,即使只到黄河边上,汴京百姓和官吏也会选择逃离,只要逃了,十年之内觉不会再回来,汴京也别想重新繁荣。汴京不繁荣,想再次北伐,夺取燕京更不可能。

杨丛义如今身在汴京城内,官居枢密院副使之职,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根本不会有离开汴京的机会,因为北方几十万军队都跟他有关系,即使赵昚再信任他,朝中那帮老臣也还是表示怀疑。

犹记得,当初赵昚力排众议,想让官居枢密院副使的杨丛义继续以北伐军统帅的身份统领大名府、济南府二十余万大军时,遭到众臣当廷反对,赵昚为杨丛义辩解,称他是北伐大功臣、大宋大忠臣,掌握军队绝对没有问题,绝对不会对朝廷和大宋不利。

结果却有老臣当着皇帝赵昚、杨丛义和文武百官的面直言,太祖当年也是大周忠臣!

此言一出,不光赵昚不好再说话,文武百官也无人敢言语。

原本还想亲自控制军队,好为日后北伐提前准备的杨丛义听闻此言,不得不马上请辞枢密副使和北伐军统帅之职。

不过,幸好执宰史浩及时站出来制止那些朝臣胡言乱语,加上赵昚经过短暂的思虑缓过神来,严厉驳斥了出言不逊的朝臣,当廷拒绝了杨丛义的请辞。

而后各退一步,只让杨丛义以枢密院副使之职兼任大名府防线统帅,部署军队,堤防真定府金军。

经此一事,杨丛义在朝中就越发小心,除了事关防务和军事,朝中所有议题,统统不发表任何意见,若是赵昚发问,实在不好拒绝,才会多说几句。

他虽有进士出身,可他毕竟出自武学,这些年又一直统领军队,身上早已打上了深深的武将烙印,在朝臣眼里他不是进士,不是文人,就是武将,是武将就有反叛,当逆臣的可能,就应该被死死的盯住,牢牢的钳制住。

整个枢密院里也没有几个人是军伍出身,绝大多数还是文人,所以杨丛义在汴京的大半年其实很孤单,没有什么朋友,更别说交心。

如果要他选择,他心里更愿意回到大名府,回到前线去统领军队。

然而,他也明白,如果要想再次发动北伐,收复北方土地,夺取燕京,他就必须留在汴京,留在枢密院,毕竟在枢密院他有机会调动大宋全部军队,指挥整个大宋的军队,打赢这场北伐战争!

打赢一场需要举国之力的战争,仅凭一个边军统帅远远不够,因为边军统帅虽然是统帅,却没有参与大战略的机会和权力,而要打赢这场战争,必须要有谋划全局的能力,制定战略并监督实施的权力。

所以,他必须留在汴京,接受文臣的监督和钳制。

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失去一些东西,杨丛义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来日方长,只要能发动北伐,赢得北伐战争,一时的失意,又算得了什么!

放衙之后,杨丛义直接离开枢密院官署,回到皇帝赐给他的府邸。

“夫君,看你这么高兴,是有喜事吗?”孟芸娘亲自帮杨丛义脱下外袍。

“一天天的,哪有那么多喜事,难事倒是不少。”杨丛义说着在宽大的椅子上坐下,有些疲乏的靠在椅背之上。

孟芸娘放好外袍,回到杨丛义身旁,抬手给他揉肩按摩,口中道:“我这儿倒有一件好事,夫君要不要听?”

“你爹同意来汴京了?”杨丛义闭眼,随口问道。

“哪有,他说汴京太干了,冬天又冷,还是喜欢在江南。”孟芸娘略微有些失落。

“那有什么好事。”

“重节妹妹来汴京了。”

最新小说: 进击的刘备 大唐:开局抢了李二的皇位! 国家安全 宠妃重生后更能作了 末世村医 大宋无上帝皇 水浒之梁山太子 三国:开局救下何太后 穿成美强惨的白莲师尊 大秦:开局忽悠嬴政弃官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