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雨,出不了门,便留在家中帮季大妈选枣子。他们家有几亩枣子林,收来的枣子得按大小分类,大枣和小枣的价值完全不一样,季大妈坐着一边选枣子一边唠叨不休,唠叨他两个儿子,也唠叨他不争气的丈夫。她依旧拿着她那个黑釉陶碗给我泡了碗最便宜的枯叶茶。
考虑到住了这么多天了,季大妈已经对我没有什么什么防备心理,于是我问她:“季大妈,我能不能问一下,你这个碗不像是现在常用的碗,挺特别的,在哪儿买的啊?”说话的同时我用手指了指泡茶用的黑釉陶碗。
“哦,这个碗啊?不是买的,三十多年前,我们修这破房子,在地下挖出来的,当时挖了一大筐,乡亲们你一个我一个就分了,这碗耐用,你看我家里这么多年砸了那么多碗,就这个碗留到现在还好好的,呵呵。”
“哦,是这么回事啊,那当时还挖到其它什么东西了吗?”我问。
“有啊,还有些泥菩萨,瓦缸之类的东西,都给送到庙里去了。”
“哦,看来这里是个福寿之地了。”为防止身份被泄露,我不便细问,便打住了。脑子里却一直盘算着地下定有古迹。根据我手里的黑釉陶碗我可以估计,她说的泥菩萨,应该是汉代陶俑无疑。我得找一找这房子的周围,看看还有没有未被发现的墓葬存在。
雨晴后,我便围着房子转了一圈,房子依山而建。在房子后面靠山岩之处,是一个高约五米的斜坡,斜坡上面是个平台,平台上堆着大量的橘杆,堆得高高的,橘杆后面的岩石是怎么回事,就看不到了。
根据外围的地形,再加上以前这里出土了那么多东西,我估计这堆橘杆下面,极有可能有座大墓存在。
为了得到确认,我爬上橘杆后面的斜坡,来回看了好半天。放眼远望,感觉脚下的位置竟然颇具王者气势,与周围的山水遥相呼应。看来,这橘杆堆下面,值得去花心思探寻一下了。
我把这件事在电话里告诉了猪毛,猪毛的想法与我一样,说:“如果在墓的外围就有随葬品,那么说明这座墓的随葬坑与墓是分开的,有专门随葬坑的墓肯定是座大墓。”
我们商定,他们二人先停止找墓,带上工具马上赶过来,把这里弄清楚再说。
等了三天,猪毛和胡文才都赶过来了,但是难题又出来了,如何在季大妈不知道的情况下将那么大一堆橘杆移开看里面的情况成了难解之急。
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我们还是一致认为,只有夜间行动才行。我们决定,在夜间将橘杆移开,看完地形之后又再把橘杆码回去。
当晚十一点过,我们估计着季大妈已经睡熟,便开始了行动。
橘杆是用稻草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很方便搬动。但是这堆橘杆确实太多了,我们足足花了三个小时才将中间一部分移开。
答案出来了,橘杆的后面是整整齐齐的岩壁,这是古人留下的还是现在人凿的,尚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岩体,极有可能有崖墓存在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