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对“百慕大魔鬼三角”的解释可归纳为如下几类:一类认为,这些失踪是由于超自然的原因造成的,联想到是否是外星人的飞碟在作怪。第二类则认为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磁异常、洋底空洞、甚至还有人提出泡沫说、晴空湍流说、水桥说、黑洞说等等,用一些奇异自然现象来解释“百慕在魔鬼三角”。最近,有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利兹大学的克雷奈尔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造成百慕大海域经常出现沉船或坠机事件的元凶是海底产生的巨大沼气泡。在百慕大海底地层下面发现了一种由冰冻的水和沼气混合而成的结晶体。当海底发生猛烈的地震活动时被埋在地下的块状晶体被翻了出来,因外界压力减轻,便会迅速气化。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来所具有浮力。恰逢此时经过这里的船只,就会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如果此时正好有飞机经过,当沼气遇到灼热的飞机发动机,无疑会立即燃烧爆炸,荡然无存。与此相反,有些人认为这些奇特的失踪现象彼此间并无联系,因而也就否定百慕在魔鬼三角的存在。百慕大这层神秘的面纱是否能够被杨得柱一举揭开,杨得柱心中其实是一点儿底都没有的。
虽然在家里待久了,无所事事也会感到无聊,也会感到无趣。不过真的要是死在百慕大海域,他又如何舍得他那些美丽的女儿,可爱的孩子呢。还有他那个温暖的家,和他那慈祥的妈妈。
不过心中的疑问就如生根发芽的小草一般,是无论如何也遏制不住了,所以杨得柱也就也就只好遵从心意而行了。
想到这里,杨得柱又想起了另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情。那就是金字塔。
这其实也是他来这里的原因之一。据说1979年,米国和欧洲科学家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据米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还要巨大。塔身上有两个黑洞,海水高速从洞中穿过。
如果杨得柱的猜想是真的,那么华夏阵法当中,出现了埃及金字塔,也可以把金字塔看成是另一个古老文明的智慧。
那也就是说,两大古老文明当中最神秘的东西都出现在了这里,那么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核潜艇的全速航行模式比海面上的轮船也快不了多少,毕竟水底的压力大,水的阻力远大于空气。再加上杨得柱不想过早地动用压缩空气或者氧气。也不想过早地动用自身灵气储备。所以他每航行几个小时,就要到海面上换气。所以走得并不快。
不过再远的路也终究有到达的一天,好几天功夫,他还是赶到了百慕大外围。
把潜艇停在海面,杨得柱最后一次用卫星电话给家里报了平安。让他们别担心。他这才驾驶者潜艇在这片海域外围上下观察了两天。
不过海面平静并没有丝毫异样。看来想要搞个清楚明白不进去终究是不行的。杨得柱暗暗给自己加油,心说,我连几千年深埋地下的传承都得了。如今更是达到了半人半神一般的变态体质,又精通阵法,那些失踪的普通船员飞行员岂能跟我相比。这地球上,如今除了重武器,能够干掉我的几乎没有。我怕个毛。
这样想想,杨得柱顿时又信心十足起来。他把潜艇调成了经纬度智能停泊模式,这样潜艇只要还有能源,就不会离开这个点一海里的范围。而潜艇的能源至少还能用半年,也就是说自己有半年的时间还探索海底,还是相当充裕的。
潜艇在这个模式下是战备状态,只有自家几个输入指纹识别信息的人才能自由进入。所以杨得柱也不担心发生意外,潜艇被别人开走,再说如果自家女人们担心了,看到了潜艇也能放心不少。毕竟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还是都知道不少的。也确信自己没有那么容易死。
设置好后手,杨得柱吃饱喝足背上了一小罐儿备用的特种氧气,全副武装,划着充气求生舟,向着神秘未知的百慕大海域前进。
越过了手腕上电子定位海图显示的警戒线。杨得柱知道,这个警戒线一定是打了提前量的。过了警戒线要划行几十海里才能到达他要探索的神秘海域边缘。
充气舟上带了两天的饮食,几十海里的水路,以杨得柱变态一般的体质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还会剩余不少在外围查探的时间,如果是阵法,杨得柱是觉得他是完全可以在外围发现灵气的一异常变化的。并且有一定的可能,自己通过灵气运行的轨迹,就判断出一个大概。这样他的安全性就能提高不少的。
在海上遇险或者轮船沉船,人们待在救生艇上漂流,其实饮水和食物缺乏固然是许多人没有等到救援的最大原因。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寂寞。
杨得柱是探险,不是遇难。而且饮水和食物充足。不过以他都身体素质即便是不吃不喝。他还是能活下来的。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也还有有些受不了寂寞了。
杨得柱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不过在独自划行了一天一夜之后,他就彻底改变了这个判断。
这寂寞的滋味真的是不好受,那还是有个什么东西陪着自己,是个活物,杨得柱或许都能好上不少的。未必他还特意抓住了一只不长眼的海龟,翻过来摆在自己的船头,划行一会儿就看看海龟蹬腿儿。不过即便是这样,杨得柱也还是不怎么好受的。
好在他划行飞快,而且似乎体力无限,所以几乎是提前半天他就到达了一片寂静的海域。
这里看起来其实跟别的海域似乎并没有什么分别。但是对灵气敏感如杨得柱,他还是发现了这里的不同。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