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
半年,六个月,一百八十天以来,都很平淡,或许正如某人说的,平淡的日子是最难记住的!
半年来,你过的平淡吗?
或许,还没有开头,就想到了结局,所以中间的过程不可避免的让人感到厌倦,感到疲惫,所以更不期待相遇,即使就要相遇,在对方发现你之前,马上转身离开,这是你最寂寞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你会发现是一种常态。
或许,这就是相识不如陌生,重逢不如再次擦肩而过。
半年来,你是这样吗?
关键词一:体制化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就我身边的朋友来说,我相信没有看过的是少数,而看过斯蒂芬金这本原著的,我相信也是少数。
十月份某一天吧,冲进了新华书店,临走带出来的就有这本小说。读完之后,不可避免的就会把它与同名电影做比较,总体来说,电影的改编还是很尊重原著的,也确实是良心之作,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电影似乎更多的加入了一个个小悬念,在情节上更加的引人入胜,而小说带给我的是更大的关于“体制化”的冲击,这种冲击比视频给我的冲击更强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也是我很意外的一个阅读体验。同样是用眼睛接收信息,但是文字和画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虽然两者都是即时的也都能够存放在脑海里,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两者存放在脑海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就是说停留时间不同,或许,画面会更深刻,但接收的文字信息被自己的脑海处理进而转化为画面存储后,停留的时间会更长。总之,这两种体验我都参与过,感觉都很好。虽然影片给我的淡淡的体制化的感觉仍然残留在这个身体里,但经过这一次小说的阅读体验后,体制化这三个字进一步被深刻,我想我是忘不掉了,或许这真的会成为印刻在我身体里的一个点,谁知道呢?
关键词二:认知
刚刚和一个好朋友聊了将近40分钟,好像昨天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和另一位朋友也聊了有这么长时间,似乎可以长时间保持通话的两个人,总有某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像一条长长的看不见的线在无声的链接着这两个人,如果线不断,这两个人总是可以保持联系的,而且会像风筝一样互相影响,不管飞得再高再远你动一动我都感觉的到。所以说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能够长时间不厌其烦的保持通话的好朋友,这不仅仅是关心朋友的体现,也是爱自己最好的表达方式,或许我们都应该更爱一点,再爱一点,一条条无声的线紧紧的缠绕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这样线的力量就成长了,长成了强大的绳的力量,如此一来这种链接更牢固了更不容易断裂了。
认知,这两个字该怎么说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个人思想上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可以是某一种表达上突破,也可以是某一种反省上的突破,也可以是其他的个人意识上的突破,而且我觉得这种突破是在现有的表达、反省或者个人意识等基础之上,经过个人内部的消化吸收,在重新以另一种方式反馈出来,这种反馈是经过升华了的,是更高级别的反馈。这种过程,或者说这种认知提升的过程类似于精馏除杂,首先需要对混合物进行一个升温的过程,必须达到某一个点使某种东西开始沸腾并汽化,再经过冷凝之后就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某种纯净的物质。认知的过程,尤其是认知提升的过程就恰恰如此。认知,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它需要先积累并达到一定的程度,然后在某一个契机的指引下进而产生升华,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清楚某种认知是如何得来的如何产生的,但一旦有了之后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它,这也是认知的一大特点。
认知有什么用呢?或许可以参考哲学有什么用?是的,有些人不需要哲学,但哲学确实渗透在每一个人的行为意识之中。今年下半年,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它就是格局。关于格局,你怎么看呢?1000个人的眼中会有1000种格局,那么什么样的格局是大格局什么样的格局是小格局呢?我想从很明显的一点来说,格局是和眼界分不开的,当然,还有心胸,或许,勇气也掺杂其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那么,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的真的是贫穷吗?或许真的是。我觉得格局是包括在认知之内的,认知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根本谈不上格局,顶多只能说说小计划。认知是在格局之上的,但格局可能是认知的一种基础,格局发生转化认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格局的提升类似于一步一步的台阶走出来,认知的提升则类似于一层一层的爬上去,是的,很多时候台阶走了十几层我们才会到达新的楼层。所以认知提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爬楼梯的过程,一步一步的踏实往上走没有捷径。当然,每一层楼都有每一层楼的风景,你喜欢哪一层楼的风景当然就会在那一层停留更长的时间,显而易见的是,不能因为喜欢就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了,否则更高更远的风景就自然而然的和你无缘呢?
关键词三:阅读
我觉得,关于阅读,每年都要做一些总结。不仅仅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这一年都看了哪些书,还要看看自己这一年来都记住了哪些书,有没有将阅读到的东西应用在改善自己的生活上面。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更是为了成长,通过阅读,一点一滴的积累,让自己成长才是终极目的。回顾自己这一年来所读的书目,还是有一定成就感的。与王小波有关于《青铜时代》《白银时代》《红拂夜奔》等的交流(未成年勿入),与钱锺书有关于《围城》的交流(未婚者勿入),与司汤达有关于《红与黑》的交流(意识流),还有萧红的《呼兰河传》《马伯乐》(小民小俗),摆渡人两部曲(灵魂的荒原),龙应台的人生三部曲(《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目送》)(爱),有关于指导生活的《极简生活》《断舍离》(简单),当然,怎么可以少了尼采、叔本华的哲学呢?剩下的基本都是小说了,山岗庄八的《德川家康》真的是长的不能再长了,感觉比《茶馆》的三教九流还三教九流,小说有150多万字堪比中国的《史记》(还是比不了的),虽然《史记》只有50多万字。当然,还有阿来,《空山》三部曲六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个人感觉它比《尘埃落定》更沉重更有阅读的意义。当然《无心法师》几部曲也被我看完了,然后又看了看《无心法师》翻拍的电视剧,此处我就不做对比了。当然,《动物农场》也是让我印象很深的一本书(隐射)。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绝对是年度“大戏”之一了,非常震撼也非常喜欢,对于书中描写的地球未来,既向往又恐惧,既好奇又有一点拒绝。最后一个年度大戏应该算是犯罪心理学,我想我应该特别感谢雷米,是他的《心理罪》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进而走进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心理罪》五部曲《第七个读者》、《画像》(电影改编十分不满意)、《教化场》、《暗河》、《城市之光》(电影贴近原著,年度良心作品)还有他的《殉罪者》,我一部都没有错过,一个一个的看过来了,确实很经典。之后专门找了这方面的书,《犯罪心理档案》四部曲,《犯罪侧写师》两部曲,《死亡通知单》四部曲(《暗黑者》《宿命》《离别曲》《惩罚》),一个个故事一件件案例,一场场悲欢离合一次次与死亡共舞,当真相水落石出的时候,不一定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犯罪分子千奇百怪的“表演方式”让人震惊,一场场“仪式”让你在恐惧中带着一点逃避,在愤怒中带着一点力量,在憎恶中带着一点欣赏,在拒绝中带着一点欲罢不能,关于生命关于正义的角逐无处不在。犯罪心理学,是很有艺术味道的,至少是在雷米、周浩晖等作家笔下。
一年来,自己确实是看了太多的小说了,2016年制定的阅读计划只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之前推荐自己要看的书目一本没看,而且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囫囵吞枣,精读的书还是太少了。因此,2018年的阅读计划是精读五十本,此外,其他小说不限量,当然经济、历史各要看三本以上。
关键词四:成长
这个话题也要和阅读一样,应该成为每年都必须总结反思的一个话题。因为我觉得成长和学习一样,不是过了十八就不再成长了,而是在活到老学到老的同时,成长到老,最好最后成为一只“千年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