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柯回也看到了刘胤神色的异样,便问道:“贤侄为何事惊慌?”刘胤与姚弋康既然是以兄弟相称,那么对姚柯回就执子侄之礼,姚柯回也就称刘胤为贤侄了。
见姚柯回相问,刘胤倒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地道:“回伯父,陇东刚刚传来急报,魏国骠骑大将军引兵十万,进犯天水。军情紧急,小侄不敢再行耽搁,这便告辞,准备连夜赶回天水。”
姚柯回道:“就算军情紧急,那也不差这一晚,贤侄还是明日再行启程,本王亲自为你相送。”
刘胤迟疑了一下道:“伯父的盛情,小侄谢过了,不过救兵如救火,万万容不得耽搁,还望伯父见谅。”
“本王只留你一晚,也并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怎么,贤侄就连这薄面都不肯给本王吗?”姚柯回佯怒道。
刘胤思量了一下,现在已经是三更天了,就算是返回军营,收拾行装,也至少得等到五更天的时候才能出发,东线的战事虽然紧张,但从小榆谷出发,近千里的路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回去的。于是他便答应姚柯回在羌营之中留宿一晚。
随后刘胤吩咐傅著立刻返回军营,传下军令,收拾行装,准备天亮之后就出发。
姚柯回也将姚弋康唤了过来,在他的耳边低语了几句,姚弋康心领神会,转身而去。
姚柯回给刘胤安排的营帐极尽奢华,牛皮的帐蓬,裘皮的卧榻,暖和而又舒适。不过刘胤此刻并无半点睡意,与姚柯回促膝而谈,一直到天光大亮。
虽然时间紧迫,但双方还是就许多原则性的事务达成了共识,蜀军此次退兵之后,将永不再犯大小榆谷,作为回报,羌人也将不再向金城陇西发起进攻,双方以黄河和通河为界,互不侵犯。
这项约定正是刘胤此次西征的目的所在,和羌人划定缰域,也将从根本解决掉羌人进犯的可能,为了陇右地区的长治久安,立下殊功。
虽然双方并没有起草什么条约文本,但刘胤相信羌人的人品,尤其是西羌王姚柯回,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说话自然是一言九鼎,刘胤也没有担忧他会反悔。至于姚柯回的身后之事,就不能再由了所决定了,这也是刘胤为什么要急于地和姚弋康结拜兄弟的缘故。
姚弋康一身武艺,深得姚柯回的喜欢,羌人也没有汉人那种非长不立,非嫡不立的习惯,而是以谁的武力见长,谁就有资格当这个继任的西羌王。
显然武艺出众的姚弋康就受到了姚柯回的亲睐,刘胤不选旁人单选姚弋康,就等于是把宝抽在了姚弋康的身上,姚柯回活着,便可以镇得住西羌诸部,但姚柯回已经是一位垂幕老者,无人可以保证他还能统治西羌多少年,如果他一旦死去,很难说继任者可以与他保持一样的初心,因为马超之恩而与蜀汉维持良好的睦邻关系。
刘胤选择了姚弋康,试图通过结拜的方式与羌人的下一代搞好关系,这基本上可以保证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陇右的边境平安无事。
同时,刘胤也承诺向蜀汉天子保举姚柯回为西平王,与姚柯回自封的西羌王不同,经过刘禅的册封,就等于蜀汉朝廷认可了姚柯回的地位,其王位还可以世袭,也就是说只要姚氏一脉一直忠于蜀汉朝廷,他们的王位就可以世代承袭下去。
这令姚柯回更是喜出望外,不过对于刘胤而言,却是没本钱的买卖,不管蜀汉朝廷封不封王,姚柯回在自己的领地之内,一样称王,对于刘胤而言,只是名义上给他加了一个王爵而已,实质上蜀汉朝廷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代价。
天亮之时,刘胤起身告辞,返回了蜀军大营。
傅著等人早已是准备停当,单等刘胤的一声号令了。陇东军情紧急,刘胤也顾不得多说什么,当即下令拨营起寨,向东而行。
到达谷口的时候,姚柯回和姚弋安已经率羌族各头人前来送行,刘胤与之拱手而别,依依相惜。
不过在人群之中,刘胤倒是没有发现刚刚结义的兄弟姚弋康,就在他疑惑之时,突见从大榆谷方向的大路上尘烟滚滚,无数飞骑呼啸而至,众军皆为之失色。
唯有姚柯回抚髯微微一笑,但看尘烟尽散,当前一骑飞至,却是二王子姚弋康。
“贤弟,你这是何意?”刘胤惊问道,就算是送行,也用不着这么大的阵仗吧。
姚柯回呵呵一笑道:“贤侄此去,必与魏国劲旅交锋,本王思来想去,岂能袖手旁观,所以特命弋康连夜赶往大榆谷,抽调戈塞和法利二将及三万劲骑,则弋康统领,追随贤侄共赴陇东,听候贤侄差遣。”
姚弋康含笑拱手道:“从今日起,我便是贤兄麾下之将,若有差遣之处,小弟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三万劲骑?刘胤不禁是暗暗称奇,姚柯回可真是大手趣÷阁。在刘胤的期望之中,就算了借兵,充其量借个八千一万的,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姚柯回出手如此大方,竟然一次性地拨出来三万骑兵,怎不令刘胤喜出望外。
“多谢伯父援手,小侄拜谢了。”
姚柯回道:“贤侄不必多礼,孟起公有大恩于烧当族,今日能有机会报答,也算是聊解本王多年来心愿。今日权且送到此处,预祝贤侄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刘胤再三拜谢,引军离谷而去。
谷口的位置上,杨欣杨虎父子俩的人头还悬挂在那儿,刘胤淡淡地瞥了一眼,杨欣机关算尽,企图为司马望开辟第二条战线,将刘胤拖得无嘏东顾,但此刻已步入黄泉道的杨欣决然不会想到,刘胤出征之时的一万骑兵到现在已经扩大了四万五千人,兵强马壮。
西羌非但没有成为刘胤的累赘,反而是引为奥援,这恐怕是死去的杨欣和活着的司马望所万万也不曾料想到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