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采莲相信她父亲留下话,是与她母亲的事情有关系,而她又无法完全的想明白这话里的意思,她无法从她父亲留下话里得到完全明白的答案,她是试图想明白她父亲留下的话,想明白那话里的意思,却是越想弄明白话里的意思,却是产生出更多的疑惑,她是深深地被这些疑惑所困扰。她就想到她应当马上去河海,她就想到她应当做的事情,现在当务之急应当做的事情,就是马上去河海,就是马上去河海住下来,既然她父亲留下话让她去河海,让她去河海生活,她又相信这话就是她父亲在兑现承诺,对她曾经做过的承诺,她父亲答应过,会告诉她有关她母亲的事情,那她父亲就是在告诉她,她母亲是在河海,那她就要去河海,就要在河海住下来,她相信她的猜想是正确的,她对他父亲留下来的话里的意思猜想正确,相信她在河海住下来后,在河海打听有关他的父亲和她的母亲关信息,总能得到她母亲的信息,也就会有机会见到她的母亲。如果在河海见到他的母亲,那她对他父亲留下话的含义做出的种种猜想,也能有机会得到证实。去河海后才能找到证实她猜想正确的机会,也才能排除掉在她思考她父亲留下话时候,产生出来的种种疑惑,这些疑惑在深深地困扰她,唐采莲清楚,只有马上就去河海,才是做好其他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
她父亲留下来的话里的意思,唐采莲通过回想她父亲以前对她说过的话,将说过的话联系起来解读,虽然她能感觉到她父亲话里的意思,感觉到她父亲是要告诉她有关她母亲的事情,却总还是觉得有点模糊,去河海后到哪里能见到母亲?在河海有谁知道她母亲的事情?她父亲并没有明确说出,仔细想来,她是有感觉,感觉到她父亲有告诉她母亲事情的意思,却又无法得到明确答案,有无法将事情牢牢地抓住在手中的感觉。她又会疑惑,她父亲说要她去河海,她父亲说要她去河海生活,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就要她去河海呢?为什么就要她河海生活呢?唐采莲可以想象她父亲这话是在告诉她母亲事情,是与她母亲事情有关系,但是她父亲的话里并没有明白无误地说出来,并没有对她说清楚,现在唐采莲就能确定她的猜想里都是她父亲的意思吗?到底会有多少她的主观想法在里面呢?唐采莲只能说相信她对她父亲话意思的猜想,却无法说出事实存在的理由。她是想到她父亲是在兑现他的承诺,她是想她父亲曾经说过去要河海养老,她是想到她父亲要她随他去河海,她相信这就是她父亲给她的暗示,这就是她父亲留下话与她她母亲有关的理由,但是这理由真的充分吗?她父亲并没有明明无误地告诉她说,她母亲就是生活在河海,过去她父亲的话里没有明确对她说过,她父亲留下话里也只是要她去河海生活,而到河海生活,就一定要她母亲有关系吗?是不是她父亲会想到,她小时候曾经在河海治病的事情呢?认为河海这地方好人多,她在河海能得到照顾呢?虽然她父亲从来没有去过河海,但是就不能容许她父亲产生去河海生活的想法吗?唐采莲会在思考她父亲话里意思时产生疑惑,是与她对她父亲的话把握不定有关系,她有时会觉得很无奈,她就想既然她父亲没有说明白,那就当她父亲的话是为她留下见到母亲的线索,这样的想法总不会错吧?她就以她父亲留下的话,就以她父亲说到的河海作为范围,就以她父亲说到的河海,作为她能见到母亲的范围,至于说这样猜想是否正确,那就到河海后再说吧,到河海住下来后,是否事实存在就会有机会得到证实,至少在河海能见到母亲的机会,有她父亲对她说的话为依据,总会有五十对五十的机会吧。
在这段时期里,如果要对唐采莲的心情做出描述,那就是她的心情复杂,就像是有甜酸苦辣五味杂陈,不断有种种疑问产生,进行思考后又会带来新的疑惑,她是为疑惑困扰,感到心情压抑,而当她确定她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后,她确定按照父亲留下话去河海生活后,前些时候产生出来的种种疑惑,那带给她困扰的疑惑,都不知不觉的转化成为急迫的情绪,那些疑惑,那些困扰,使得她急迫的情绪变得强烈,她内心里强烈情感也在发生作用,她期盼见到她母亲愿望产生的强烈情感也在发生作用,去河海,就是离开见到母亲的愿望实现更近一步吧?她期待她的对她父亲话里意思的猜想正确,她期盼能在河海证实她的猜想。
唐采莲就开始盘算她去河海事情,她仔细地也是周密地考虑她去河海后,她应当做的事情,她在考虑到河海后,她要做的事情先后次序,她要处理的事情轻重缓急,还有就是,她想到首先要的事情,就是要能在河海得到熟悉河海情况的人的帮助。
唐采莲对河海的情况不熟悉,如果现在就在河海生活,她可是人生地疏,那怎么才能去找到当年去过她家乡河海青年呢?找到那些曾经的河海下乡青年呢?在她的手中并没有他任何的联系方式,想要在河海这样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面,找到这些当年下放到河海的河海青年,真还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唐采莲就想到,如果她连当年去过她家乡的那些河海青年都不能找到,那还能向他们打听当年她母亲的事情吗?还能打听到她父亲和她母亲的事情吗?就算是她能找到他们,他们就会愿意与她一起回忆当年的事情吗?尤其唐采莲并不知道当年在她父亲和她母亲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情,她母亲才会决心离开她父亲,尤其是对她母亲是河海青年,还只是她的猜想,她的假设,是她带有期盼的猜想,是她带有期盼的假设,唐采莲能从那些河海下放青年的口中听到什麽事情吗?唐采莲懂得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她知道很多人不愿意对陌生人说知心话,不愿意与陌生人提起过去发生的事情,就看她父亲的行为吧,就不是现成的例子吗?连她的父亲都不愿意对她提起过去的事情,一直到他离开人世,他都还没有能坦率地对她说出她母亲的事情,她父亲的心里总是在顾虑到什么事情吧?而她父亲的那些顾虑,难道就不会是其他人的顾虑吗?况且,唐采莲与那些河海下乡青年没有交往,对他们没有了解,而他们同样也是对她不了解,如果她能找到他们,他们就愿意与她说话吗?他们就会坦诚地对她说过去的往事吗?唐采莲确实对此没有很多的把握。
而依据她对她父亲说的那些话分析,她认为她母亲的事情里面会有故事,这才能理解这些年来,为什么深深地爱她的父亲,都觉得有顾虑,顾虑对她说她母亲事情,唐采莲能理解他父亲的行为,能理解他父亲没有对她说出她母亲故事的行为。不过,连她的父亲都会觉得有顾虑,都不愿意对她说出过去的往事,说出她母亲的事情,那她还能指望那些并不认识她的人,那些并不熟悉她的人,能对她敞开心扉,就能与她坦诚地说话,就能无所顾忌地对她说她母亲的事情吗?唐采莲清楚她不会很容易地就从这些来过她的她家乡的河海下放青年口中,听到他们对当年他们经历事情的回忆,听到他们说出她母亲的故事,还有她迫切地想知道,她母亲怎么就会留下她在农村里的事情。
既然做这事情不容易,而这事情又必须要做,那怎么才能做到呢?那怎么才能做好这事情呢?她做这事情的信心坚定,就是知道做这件事情不容易,就是知道做事情可能会有困难,她也要去做,她清楚不去做,不去试试做,从哪里还能得到她母亲的信息呢?从哪里还能听到她父亲和她母亲事情呢,毕竟在河海还有五十对五十的机会吧。因此唐采就想到,即使那些河海青年不对她说什么事情,她也要找到他们问话,她可以采取主动,她可以不停地问想问的问题,至少可以知道他们的态度,知道会有那些障碍存在,知道有哪些困难正等她去克服。
在她父亲去世以后,唐采莲就想到过她母亲可能是从河海来到她家乡的下乡青年,她已经回过家乡做调查,她是去调查当年从河海来到她家乡的那些河海青年的情况,在家乡的县城里,她找到政府里的有关机构办公室里,但却是遗憾的发现,在那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当年河海青年的情况,说清楚当年来到他们县里的那些河海青年情况,她找到不少县里的老人寻问当年来这里的河海青年的情况,也不能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只是听到他们说那时候从河海来到这县里的青年人数很多,前前后后有好几批,大约总有好几百人吧,他们当时是分布在全县的各个村庄里,分布各个生产大队里。而对于他们在各个村庄里的情况,在各个生产大队里的情况,她能听到的也都就是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没有能找到说清楚那些河海青年当年故事的人,也没有能得到很多的信息。
而当唐采莲再次到县里的机构,询问是否有当年河海青年任何的联系方式时,县里办公室里也说不上来,说无法提供,只是说县里的机构多次进行调整,机构的变化很多,当年的河海下乡青年的资料,也在这些年里,县里的机构的多次调整变迁中,现在也已经是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