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问道 > 历史军事 > 风波定大唐 > 第六十四章 暗流涌动

第六十四章 暗流涌动(1 / 1)

史思明的尸首被人用毛毡裹着放在骆驼背上运回了洛阳。

一贯“仁厚孝顺”的史朝义连哭都没哭一场,就当即登基称帝。

也不晓得是不是为了“悼念”他那位被活活勒死的老爹,这位“新圣人”宣布改大燕年号为“显圣”。

然而,即便此时史思明真能“显圣”,恐怕也已无力挽回“大燕”江河日下的颓势: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燕军在唐军东、南、西三面的进攻下连战连败,被压缩在洛阳周边以及河北极为有限的区域内;那些能征惯战的骄兵悍将,要么投降大唐朝廷,要么割据一方,已没有几个真听从“新圣人”的调动了。

……

长安,太极宫,神龙殿。

太上皇李隆基已昏睡了数日,他白发蓬松,沟壑纵横的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活力,唯有他嘴角流下的涎沫和短促无力的鼾声还能证明这个躯壳内仍残留着一丝微弱的生命。

一个小内侍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榻边看了看这位酣睡了许久的老人,他用一块白绸手巾给他擦了一下落在枕头和胡须上的涎渍。寝帐内总是弥漫着一股**的气味,熏了多少龙涎香也无法彻底去除,他想起来当初自己还未净身入宫的时候,家中卧病将死的太翁翁身上散发的也是这种味道。

他又将昏暗的宫灯拨亮了一些——这是太上皇入住太极宫以后立的规矩,高翁翁临走前也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不要让寝殿中的宫灯全都熄灭,说是怕太上皇睡不踏实。

“真好笑!不是应该点着灯才睡不踏实吗?”小内侍一边想,一边踮脚看了看铜鹤嘴上叼的省油盏,里头的灯油还有一些,应该不必再添……,草草做完这些活计,他又蜷缩到一处背光的角落里打瞌睡去了。

那苍老的鼾声突然停顿,宫灯的火苗变得闪烁不定,李隆基松弛的眼皮下一阵激烈的眼动,显然是进入了梦境。

没有人知道这位老人在他生命尽头的昏睡中梦到了什么。

“哎……”一声长长的叹息在高大的梁柱间回荡……

不久之后,那盏油灯的火苗最后挣扎着闪了闪,旋即熄灭。

大唐宝应元年四月(公元762年),太上皇李隆基驾崩于神龙殿,享年七十八岁,后葬于泰陵,庙号“玄宗”。

被流放到巫州的高力士遇赦归来,刚刚行至朗州就闻听李隆基已死的噩耗,他北望而拜,号啕痛哭,最后吐血而死。后来,他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陪葬于玄宗陵寝之侧,这对生前几乎相伴了一辈子的君臣,死后也守在了一起。

……

这段时期,命运就像一位急于完成作品的蹩脚作家,忙不迭的宣布某些旧人物的结局。

李隆基死后,本就卧病在床的皇帝李亨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太子李俶已经更名李豫,肩负起了监国的重担。

要说如今整个朝廷中最为春风得意的,却非大宦官李辅国莫属了。他早已不在乎他主子李亨的死活,因为,此时他已权势熏天,党羽遍布朝野,甚至野心勃勃地打起了当宰相的主意来。

在他看来,自己目前所得的一切都是多年来伺候主子所应得的回报。而且,他发现相比深沉老辣的皇帝李亨,太子李豫似乎更容易摆布一些。也难怪,这孩子几乎从小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如今他做了太子,也有自己一份功劳,平日对自己也都是客客气气的。相比之下,这些年来与自己相遇表里的张皇后才不是省油的灯,如果将来真是她的儿子当了皇帝,恐怕自己无论如何也都要靠后站了。

“张皇后啊,张皇后!拥立太子为君,不仅名正言顺,水到渠成,而且咱家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按你所想,立了你儿子为君,莫说难以成事,就算是做到了,咱家怕是就要被你压在下头喽……”李辅国早就在肚子里盘算了个清清楚楚,在他看来,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一切关系都是狗屁!有了足够的利益,疏远就可以转变为亲密;反之,只要短了利益,朋友就立即会变成敌人!

于是,当张皇后迫不及待地妄图通过一场宫廷政变来实现她的政治野心的时候,早有准备的李辅国和他的党羽程元振立即率禁军冲入长生殿,就当着躺在病榻之上的皇帝李亨的面将张皇后揪下殿去,同时将张皇后所生的越王李係、兖王李僴及其党羽两百多人全部擒拿诛杀。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已是病入膏肓的李亨又气又急!就在太上皇李隆基才刚去世了十几天之后,他就驾崩于长生殿内的病榻之上,享年五十二岁,后加庙号为“肃宗”,归葬于建陵。

太子在李辅国的拥立下顺利登上了皇位。

手握禁军的李辅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大唐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权臣——新皇帝朝中事无巨细都要先咨询他,群臣出入禁中朝觐都要先获得他的“恩准”。

“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被新皇帝尊为“尚父”的李辅国趾高气扬地说。

他已经实现了从一名任人摆布的卑贱奴仆到掌控帝国最高权力的“无冕之王”的华丽转身,自然要毫不客气的将这个“傀儡皇帝”牢牢抓在手中!

不过,他又怎能知道,正等待着他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新皇帝李豫脸上带着如沐春风般的微笑,目光中充满了对这位“尚父”的感激之情,恭恭敬敬地从龙座上起身将李辅国送出门去。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那笑容立即凝固。

如果此时李辅国能看见他现在的表情,心头必然会被一种如陷深渊般的恐惧彻底笼罩!可惜,此时他已得意洋洋地去得远了。

在他身后不远处侍立的左监门卫将军程元振就在电光火石间捕捉到了这一切,他向李豫毕恭毕敬地躬身行礼,心中也暗暗打开了他的算盘……

能让李豫暂时容忍李辅国恣意妄为的原因,除了他手中掌握着禁军之外,还是由于目前各藩镇在李亨卧病期间出现了极为凶险的局面。

邙山之败后,李光弼上表自贬。明知理亏的李亨加以劝慰挽留,无奈心灰意冷的李光弼却对朔方、河西等重要军镇的军权坚辞不受,最后只勉强领了个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的职衔,都统兵力配置较弱的河南、淮南东西、山南东、荆南、江南西、浙江东西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去了。后来,朝廷又赐了他个“临淮王”的爵位作为安抚。

此时,南线战场所剩的燕军残部虽已不多,但朝廷对江淮百姓的剥削却不断加重。

近年来李辅国又采用了户部侍郎、租庸使元载的恶政,鼓励地方官员横征暴敛,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由此激起了江淮百姓的强烈反抗,先后有多地发生了暴动和起义。

朝廷派李光弼这位当世名将前来坐镇江淮,一则是有意褫夺他的军权,再则是希望利用他的威名镇压当地的暴动和起义。

而让朝廷始料未及的是,李光弼刚离开不久,河东、朔方、安西、北庭等军镇中的军心浮动,接连发生了数起军士哗变的恶**件。

先是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病故,先后接任的管崇嗣、邓景山都是匹夫之勇的悍将,冲锋陷阵可以,执掌帅印却是不够。一个因为将王思礼生前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百万斛军粮糟蹋了个干干净净而被罢黜,一个因御将无方而大失军心,最后终被哗变的士兵杀死,人头被挂上高竿示众。

无独有偶,由朝廷钦命的新任朔方节度使李国贞也被部下杀死。

李国贞算起来也是李唐宗室,曾在郭子仪麾下为将,后来还做过河南尹,也算是颇有资历,按理说,将他放到其它任何一个军镇也都能胜任节度使的职位,但怎奈这里偏偏是朔方!

朔方军历来都是郭、李两位元帅直属的嫡系部队,从将军到士卒几乎人人都立有响当当的战功。当年,“大唐战神”王忠嗣之后,是由资望极高的郭子仪接任,众将咸服;后来郭元帅自贬,连随后接手的副元帅李光弼都颇费了些周折才将众将收服。

如今,这些骄兵悍将又怎能是一个李国贞能弹压得住的?

再加上当时李亨卧病在床,李辅国等人把持朝政,朔方钱粮军饷供应不足,虽然李国贞多次上疏请求朝廷发粮发饷,却都如石沉大海一般没了消息。

军中兵将见这位新任节度使空有个宗室的名头,却连点粮饷都讨不回来,显然并没什么真实本事,心中也渐渐不服。终于,在偏将王元振等人的恶意煽动下,哗变的士兵将堂堂的一镇节度使乱刃分尸!

有朔方军的恶劣“榜样”在先,安西、北庭军中也继而发生了哗变。新任节度使,屡立战功的大将荔非元礼竟也死在哗变士兵的屠刀之下。

如此一来,河东、朔方、安西、北庭等四镇那曾让敌军望风披靡的大唐最强战力,全都滑向了失控的边缘!那些长年为平叛而浴血厮杀的将士们,把他们手中雪亮的横刀挥向了自己的长官!

无论是李亨还是李豫都明白,如果这些危机不能妥善解决,无须苟延残喘的史朝义动手,自己的人头也早晚会如邓景山、李国贞、荔非元礼等人一样被高高悬挂上长安的城头。

大唐社稷的安危悬于一线,面色惨白的李亨躺在病榻上,拉着当时还是监国太子的李豫的手艰难地说道:“快!宣……郭子仪!”

或许,这是他人生中做出的最后一个英明决定,也或许,这只是他无奈的选择。

……

一直在长安家中赋闲的郭子仪被敕封为“汾阳王”,同时被任命为都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兴平、定**副元帅。

郭子仪二话不说,匆匆觐见过病重的李亨之后,当夜就飞马奔赴朔方军大营。同时,朝廷从府库中尽全力调配出四万匹绢、五万端布、六万石米火速送至军前。

当一身戎装的郭子仪骑着他的大白马——“夜照玉狮子”出现在朔方军营之内的时候,连日来一直躁动不安的数万将士登时平静下来,乱糟糟的大营立即重现昔日的整肃森严气象,哪里还有一点哗变的影子?

然而,与这些“老伙计”许久不见的郭子仪却没了昔日宽厚仁和的样子。他面色铁青,花白胡须下的嘴唇紧紧抿着,先朗声宣读了御旨,便也不管别人,腾腾地迈虎步走进大帐,在帅案之后肃然端坐。

众将紧随其后,鱼贯而入,在帐内两侧分班站立。

“啪——”郭子仪猛地一拍帅案,问道:“哪个是王元振?”

众将都知王元振已在朔方军中服役多年,屡立战功,元帅岂有不识之理?但听他声色俱厉,都知道大事不好,都敢吭声。

“末将在!”王元振却面带微笑,昂然出列。

他心想:李光弼被调走后,朝廷竟然仍不复用郭元帅,却派了个李国贞来,才惹得军心不服,而自己率人闹了这么一场,郭元帅才有出头之日。他定会佯怒,假意责怪自己一番,将来却必会重重提拔自己……

谁知,郭子仪冷冷瞥了他一眼,狠狠一拍帅案,喝道:“绑了!推出去,斩!”

刀斧手哪敢怠慢?他们立即涌上前来,将王元振五花大绑起来。帐中众将全都吓得面如土色,不敢阻拦。

王元振此时才觉得元帅不像是在做戏,忙拼命嘶喊道:“元帅!元帅!如何杀功勋之将?”

郭子仪啐道:“呸!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邪!推出去,立斩!”

此时,任凭王元振拼命地高声讨饶,郭元帅也只是不理,帐中众将也没有一个人敢为他求情。

刀斧手把王元振拖出帐外,不一会儿,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便被盛在木盘中端了上来……

郭子仪将手一挥,毫无半点怜悯的神色,直如杀了一只鸡般。

这还不算完,他又当即传令将与王元振一起作乱的四十余人全部缉拿起来,统统在军前正法!

随着四十多颗血淋淋的人头落地,朔方军中登时上下肃然,重现昔日峥嵘整肃的气象。

郭元帅以雷霆手段整顿朔方军的消息传出后,新任河东节度使的大将辛云京也迅速将杀害邓景山的数十人在军前正法;而杀害荔非元礼的几十名乱兵也被新任的北庭节度使白孝德和镇西节度使马璘全部斩杀。

至此,这股极为凶险的军营哗变风潮才在郭子仪等人的铁血手段弹压下得以平定。

初登皇位的李豫每每思念至此,都觉得后脊背阵阵发凉!

以前他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总觉得军中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忠臣良将真是社稷之福。可如今他做了皇帝,却总是不由自主的去想,这几场内乱的发起者如果不是王元振这样的小角色,而是郭子仪或李光弼本人的话……结果又会怎样?

他曾与郭、李二将并肩作战,深知他们在军中那种极为崇高的威望。往往他们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就可以让千军万马将生死置之度外,让那些生龙活虎的兵将们不问缘由地慷慨赴死。

到了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当初大行皇帝总是如履薄冰般地小心处理与郭、李二将的关系,甚至总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用鱼朝恩那种明摆着对军事一知半解的宦官去作手握监军重权的“观军容使”。

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的他已经安全度过了登基之后最凶险的阶段。当年的广平王也彻底完成了从“大元帅”到“大皇帝”的蜕变!

接下来,他就要开始履行他作为皇帝的职责了。

一直觊觎李辅国地位的宦官程元振果断地倒了过来。

有了这位飞龙禁军副使的协助,李豫在一夕之间就轻松地拿掉了李辅国包括中书令、兵部尚书在内的所有军政实权,仅赐了他一个“博陆王”的虚爵,算是对他往日功绩的一点表彰,之后便“恩赐”他回府恩养。

对此毫无防备的李辅国惊得目瞪口呆。

他一开始还恶狠狠地盯着在一边讪笑的“小跟班”程元振,又转头看了看仍旧面带和煦微笑的皇帝李豫。良久,他才无奈的承认了眼前的现实,哽咽说道:“老奴事郎君不了,请归地下事先帝!”

然而,事到如今,他就像一只落入庖厨手中的鸡,既无法选择生,也无权选择如何死,何时死……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府中躲了起来。

消息传出,整个长安都沸腾了,长安官员、百姓们全都喜气洋洋地谈论这个“天大的喜事”。

而李辅国的厄运却哪能如此轻巧的结束?

四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家人惊恐地发现这位曾经权势熏天的大宦官已经倒在书房的血泊之中,人头和一条左臂也已不知去向……

谁杀的他?不知道!

怎么杀的他?也不知道!

为什么杀他?更是没有人敢知道。

皇帝李豫闻讯后“大为震怒”,下旨有司缉捕凶手归案。

可是,无数办案高手追查了许久也毫无头绪,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

此时的程元振却摇身一变成为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宛如当初玄宗身边的高力士一般深受皇帝的重用。

因为嫉妒郭子仪等人的威望和功劳,更是为了他们将来实现自己的野心铲除绊脚石,他和鱼朝恩等人勾结在一起,屡屡在李豫面前构陷郭子仪、来瑱、裴冕等忠直大臣,以至于山南东道节度使,有“来嚼铁”之称的名将来瑱被削爵罢官,后遭流放赐死;左仆射裴冕也被贬为施州刺史,被迫离开了长安。

与李辅国一般无二,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们也前赴后继地扑向“皇权”的火焰,即便可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他们充当着耳目、无赖、凶手和替死鬼等各种角色。

他们又实在太像一条被主人牵着的恶犬——当主人足够强大,并能够轻松控制它的时候,它无疑会是主人的好帮手,可以不辞辛劳的去干各种脏活、累活,让它咬谁就会咬谁。

但是,一旦主人无法掌控和喂饱它,它就有可能回过头来反咬一口……

其结果,要么是它被主人杀掉,要么是反过来咬死主人。

……

郭子仪是何等睿智通达之人?

他见朔方等各镇军中已经安定,便举荐了仆固怀恩接替自己的职衔,并上表恳请皇帝准许他回长安致仕。

皇帝李豫也正好顺水推舟,接受了郭子仪的申请。

紧接着,他又敕封仆固怀恩为大宁郡王,并赐其女与回纥登里可汗的王子成婚,以图重新巩固昔日的同盟,共同剿灭史朝义。

除此之外,他还特意下旨,为当年被玄宗赐死的前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平反;又追赠建宁王李倓为“齐王”,追赠王忠嗣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师,追赠哥舒翰为太尉……好好地将李唐宗室和各镇兵将笼络了一番。

如此,“汾阳王”郭子仪无兵无权,留在长安的府中闭门不出,终日娱乐饮宴,颐养天年;“临淮王”李光弼担任河南副元帅坐镇江淮,基本远离了平叛前线,只是时而在江淮地区镇压一下饥民袁晁等人的起义;“大宁郡王”仆固怀恩担任河北副元帅,继续围剿史朝义残部,同时又要时刻提防鱼朝恩、骆奉仙等人的掣肘,以免走上两位老上司的旧路,也是心力交瘁……

这三位当世名将,各有各的苦乐,也各有各的际遇——在皇帝的精心摆布下形成一种暂时的平衡。

最新小说: 召唤与战争 十分钟零补刀?打假赛还是真滴菜 大唐之少年宰相 我的姐姐们文武双全 大宋之刘备穿越成了宋高宗 赵煦穿越成燕王 科幻宇宙:我银河帝国文明被曝光 万人迷受偷偷做攻 救了马皇后的我,竟是大明皇长子 我表演了搞事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