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风并没有遮掩自己的目的,因为遮掩也不会有任何效果,他知道山顶的那伙人,绝对是来明面上来监视自己的行动的,所以不如光明正大的进攻。
果然在海盗们行动的一刹那,山顶上的英国人已经迅速向山下的大部队报信了。
啸风并没有让海盗们直接扑上去,而是两边包抄,400多附属海盗分成两个部分,从山的两边腰线位置向英国人攻击过去。
为了不让自己派出炮灰的目的过于明显,他自己则带着斗笠人向山头进发。
金耳只是一个人,啸风没有必要在意他的想法,死了就死了,一年之中这种低等海盗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但是如果是成百的附属海盗,啸风就需要顾及一下他们的想法了。
战斗很快开始,两面的海盗已经约过了山的两侧,向英国人攻了过去。
哈西奈德一直在等,他的手下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现在战斗,才刚刚开始啊……不过很快就会结束了!”哈西奈德心里想着,已经让手下的燧发枪队开始射击。
接近百米的距离,燧发枪的准确性很低,一些火药量不够的子弹,甚至只能在海盗身上打出一个红色於伤,根本无法穿破皮肤。
海盗们也知道这些,他们也是玩枪的好手,所以只护住身上的重要部位,尽可能的快速贴进英国人。
眨眼间两方已经剩了五十米的距离,这时候海盗们开始出现伤亡,各种的海盗船长开始大声呼喊着让手下找掩体。
他们这些附庸啸风的海盗王也明白啸风的目的,不过他们也只能照办,毕竟和英国人打还有一线生机,如果畏战,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亡。那个叫金耳的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啸风说他就是因为畏战,所以才被砍了祭旗的。啸风他是在用金耳的命来警告他们。
海盗们开始反击,不过效果甚微,英国人已经各种找好了掩护的位置,海盗的子弹只能打在他们掩体的石头上。
此时啸风带着人已经到了半山腰。
三百英国人对上四百海盗,在陆地上其实英国人是占据优势的,在扔掉了几十个海盗的性命后,两帮人成功的进入了近身战斗。
一时间喊杀声不绝于耳,英国人显得很镇定,这种镇定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的神色上,更是他们的动作上。
统一的挥砍,互相的掩护防御,英国人已经把陆战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最好,特别是他们的远程部队,第一时间就扔掉了自己的燧发枪,换上长剑杀入了战斗。
超级英雄只是个人力量局限下的单相思,群体而上的优点是最大化的保存己方力量的同时让对方的损失更大化。满是肌肉发达的斯巴达战士在温泉关也无法敌众,说明村级以上的团体“军事械斗”,集体、指挥的意义还是更为重大。
冷兵器的大规模交战,最大的伤亡来自彼此之间,敌人的、自己人的践踏。古代战场上的步兵在进攻或撤退时,某些士兵被强大的人群撞倒,无数只脚践踏其上,巨大的惊恐当中,他们的头盖骨、胸部及四肢极易遭受严重的复合性骨折。相比伤亡,整齐密集的阵型队列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海盗们一定不知道这些,毕竟船上的战斗和陆地上还是有区别的,这一点连啸风都没有涉及。
数百海盗冲向英国人的军阵,就像是海浪打在了坚固的堤坝上,无法撼动分毫。
正当前方打的难舍难分,啸风却突然让部队停下了脚步,现在他们的位置距离山顶还有大概几十米的距离,啸风却不敢再向前了,他心中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了。
如果是在英国人的地盘,啸风是绝对不敢主动攻击英国人的军阵的。
冷兵器战斗还是主流的时候,人类把他的可能性发扬到了后世无法想象的地步。
冷兵器列阵战斗中,想杀伤有盔甲有兵器的精锐士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屠杀一般发生在其中一方的溃退中。
英国人没有盔甲,但是他们的战阵足以弥补人数上的不足。
近身战斗绝对没有影视剧中所描绘的那么长,胜利或者溃败甚至只需要五分钟的时间。
刚开始还能势均力敌的海盗和英国人,伴随着海盗的无数次无功而返和伤亡,队伍中渐渐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
他们的战斗意志出现了波动。
啸风已经知晓了前面战场的情况,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失算了,他应该把所有人都带上去,凭借人数优势彻底把英国人打垮,现在战局变得这么微妙是他绝对没有想象到的,现在留给他犹豫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么带人冲上去,要么全军撤回死守洞口,没有别的办法了。
一旁的李晓也被惊到了,他更是不知道冷兵器战斗中的事,英国人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简直就要把李晓的下巴下掉,他自认为自己船上的那些人在英国人手上,应该坚持不了三分钟。
啸风最终还是下令全军出击,撤掉打垮英国人,这是他权衡以后做出的决定,他不可能放任英国人随意屠杀自己的附属海盗,他不信英国人能用三百人把他七百人的队伍打垮。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怀疑英国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啸风选择分兵进攻,如果真的是这样,英国人是有可能打败啸风的七百人队伍的。
不安的感觉没有消失,但是命令已经下去了,除了龙卫和虎奴伊丽莎白,啸风让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投入了战斗,孤注一掷了!
李晓也在进攻部队中,现在除了加入战场,李晓根本没有任何办法,他现在还没有暴露的打算,他相信英国人一定有后手的。
这样一来,啸风就只能带着龙卫来到山顶,因为他把自己的斥候也都派出去加入了进攻中。
李晓被海盗裹挟着,无奈向山下冲去,不过他留了一个心眼,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慢慢的往队伍尾部挪去,一边还用眼睛观察着山顶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