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官员忽然发现他们歌颂的一向英明神武的洪武皇帝杀起自己官员来这么的干脆,刀锋是如此的锐利。
时间进入洪武四年,为了理想抱负和阶级感情整天忙的团团转的朱元璋忽然想起了吴凡,发现他居然有时间有闲情逸致的去买菜做什么糖醋鲤鱼和东坡肉。
大明的历史开始了华丽的转身。
洪武四年三月一,这是吴凡在大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如果算的话。
吴凡看着眼前这群最多八岁最小五岁有男有女的孤儿,刚好一千人。吴凡大声的吼道:“我叫吴凡,从今天起是你们的校长,你们将在这里度过一段紧张而又美好的学习生活,在这里,你们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到外面行乞,不用担心饿死,不用跟野狗争食,在这里,你们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吴凡吼完后,没有热烈的鼓掌声,更没有慷慨的宣誓声,有的只是一千双眼睛迷茫而又害怕的望着吴凡。他们只知道自从到了孤儿院后,不愁吃穿,却也不能随意外出走动。
洪武五年,春节刚过,应天府暗流涌动。
有传言朱元璋召集了李善长,胡惟庸,刘基,宋濂等提出了想实行摊丁入亩,结果李善长,宋濂强烈反对,胡惟庸支持,刘基和稀泥,当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李善长,宋濂声言不惜一死也不能看着皇上违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
胡惟庸则坚持皇上行此法也是为了大明天下,刘基却在当着和事佬,让大家以大明为重勿伤和气。之后就没有之后了,但大明官场上“摊丁入亩”四个大字却一时成了流行语,官员闲聊时时不时要探讨一下。
吴凡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发颤,朱元璋,你可别太急了步子迈大了当时扯到蛋。一不小心玉石俱焚啊。
洪武七年,派出考察美洲,澳洲,欧洲的宝船相继返航回到南京带来了大量的奇怪工艺品,书籍,动植物,民间不可避免的引起了热议,士林却是反应冷淡,朱元璋亲自接待了探险士兵,留下一批航线图和日志后,将其打散编入东海水师,南海水师以及北海水师,士林非议洪武帝进行了一次劳民伤财不知所谓的航海冒险。
吴凡则难得的主动跑去找朱元璋,重点关注玉米,土豆,让农民吃饱肚子,这可是维稳的基础,有这个基础,后面的改革才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被人借机造反。
洪武十五年,三月初一,吴凡心里盘算着在这个世界还有四十八年的时光要混,学生的基础知识终于打牢进入了学生带学生的良性循环阶段,太子朱标则迫不及待的来找吴凡准备在工业方面大展拳脚。
吴凡有时十分纳闷,这父子两个怎么对挖自己家墙角这么积极卖力?
吴凡做了很多却没有卷入大明的政治旋窝,更尽力避免和任何人产生实质的冲突。因为吴凡用的是阳谋,希望利用内在的动力来推进改革,而不是搞某个人的强人政治。
吴凡,有的是时间。
工业,绝不是挖挖煤矿,割割橡胶,烧烧玻璃,炼一下钢那么简单,当然您非要拿小批量生产来顶我的话当我没说。
工业是一个产业链,需要上下配套产业链条和链条下进行生产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是一种劳动密集知识密集型的组织生产方式。
讲究组织生产和劳动纪律的生产方式,指望文盲老工匠以老带新慢慢摸索的而没有人进行组织生产的话是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的,更不要指望一个人开着金手指随随便便记住些公式和方法,就能组织起工业生产炼钢。
真这么简单的话,当年不会炼一堆废铁。
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比机器设备重要的多得多,而这些人绝不是一两个,而是大批量的配套的合格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他们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工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同样的设备,不同国家的产业工人生产出来的工业品质量不同不是没原因的。
反正靠吴凡一个人开金手指,忙到离开的话都玩不出什么花样,更何况吴凡内心深处可不单单是简单的完成任务。
既不能卷入明朝的政治旋窝,耗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又要有足够的资源来发展,吴凡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洪武十五年四月十一日,朱元璋在松江府上海县划了一个圈,那是个神奇的圈圈,那是个划时代的圈圈,那是个改变历史的圈圈。
总之,那天有位老人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之后什么神奇的事情也没有发生,吴凡和太子朱标带着九百多个学生坐上船沿着长江而下。
站在船上,欣赏着两岸的风景,难得的空闲,吴凡心中却满是遗憾,在明朝,自己注定只能是过客了,刘基刘伯温,宋濂,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徐达等等诸多能人自己是无缘一见,最好还是不见吧,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得必有失啊!
朱标看着正在欣赏岸边风景的吴凡好奇的问:“你怎么不娶妻生子?”
吴凡淡淡的说:“我不属于这,我只是想做一场社会实验,又何必留下牵绊呢?”
吴凡看着江岸淡淡的说:“你和你父亲为什么愿意做这些,有我在,你们可以轻轻松松做千古圣君大帝,又何必冒这些险?在上海县,一开工可就没有回头箭,一环扣一环!停不下来的!”
朱标看着江面笑着说道:“人到了一定层度,权不是问题,钱也不是问题,那就只剩下追求和理想了,要不然没有生活的动力只能沉溺于享受了!”
吴凡看着江面默默叹道:“有权人的世界我不懂。祈祷别出什么幺蛾子安全活到任务结束吧!实在是好奇任务结束我离开这里后又再次到来会看到什么。”
一下船,吴凡带来的学生立即带上平板仪,稿纸,圆规,碳笔等各种测量和画图工具,分队考察地形,港口,进行建设规划。
第二天天一亮,又有三艘船到了,这次到的是匠户,木匠,铁匠,瓦匠等,计划开始正式展开。
学习组织管理的学生对匠户重新开始了身份等级造册之后,立即组织匠人分工搭建临时房屋。
七天后,两座小高炉修成,附近的铁矿也顺着长江运了下来,一次点火成功顺利的生产出铁锭。
在兴奋的人群里,朱标看着红色的铁水满眼的亢奋,这些铁意味着大明从此有用不尽的武器和铁质的农具。
吴凡看着流出的红色铁水默默的说道:“开始了,这个时代将见证大规模工业化自循环改进的威力!”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为了防倭寇,将松江府的百姓迁到四川,同时将松江府分封给了朱标负责防倭寇事宜。
大明中低层官场为之震动,英明的洪武大帝怎么会出这么一个馊主意?文臣武将怎么就让这个馊主意通过了?
倭寇来了,派兵去打就是了,干嘛要将整个松江府的百姓迁走?
朝廷却不理会上下非议,朱标更是将整个松江府派兵把守各个道路封闭起来,只留长江水路进出。
洪武十七年,沿江码头开始铺设铁轨,连接到附近城市或县城有些甚至铺设到铁矿或煤矿产地。
洪武十八年,玉米和土豆开始在北方大范围种植。
洪武十九年,市面上开始出现出现一种名叫尿素的化肥不过数量相当的少,价格昂贵。
洪武二十年,出现了水泥,自行车,磷肥,复合肥
吴凡将自己完全的变成了科研工作机器,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大明的高级官僚只隐约的知道有吴凡这么一个不动声色只知道干活的特殊存在。
洪武二十一年,松江府解除封锁任何人可自由出入。
大明百姓官僚震撼。
刘基特意来到了松江府,水泥铺设的路面,高高耸立的烟囱,和一般人所见的城市完全不同,太子朱标和那个神秘人果然不一般,不一样的管理,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松江府大量向外招聘工人,女纺织工,出苦力的搬运工,还热情的进行招商,开饭馆的,开澡堂的,做服装的,保姆佣人等等,只要你是个正常人,总能在松江府找到适合你的工作,且比自己在家种地的收入高。
刘基穿着一身粗布衣服,一般人都以为他是个普通的老农,坐在饭馆内,吃着碗中的面,看着来来去去的人流,心中却很是困惑:“皇上可是当过流民的,起初很是赞成编辑户口限制人流,可现在怎么反而对人流的却几乎不限制,每次提都是以妨碍工商百姓不便为由搪塞,皇上想干嘛?这些商家能征到多少税?不行,回去得在劝劝皇上。”
刘基心中下定了决心。
一年年的变化如此之大,面对的挑战和麻烦也将越来越多,吴凡游走于各个实验室和工厂。
吴凡在忙着记录各种数据,各种各样的工业数据和实验数据,至于外面闹腾的天翻地覆,遇到的各种势力的阻挠利益分配这些麻烦事全都推给了朱元璋父子。
吴凡就是负责把握实验方向分配工业生产投入和实验投入的方向,之后就是到处抄数据。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哪怕你不用睡觉总是保持最佳的状态也只有一天24小时。
吴凡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业和实验中,直觉告诉他,这些东西很重要,要尽可能多,尽可能的全。
小高炉也可以炼出好钢,关键是,你要有数据,具体的生产数据,什么矿石,用什么炭,温度至少要达到多少度烧多久?要不要吹氧,要吹多久等等一大堆枯燥的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你再次组织生产的话可以直奔目的地,没有的话,你就要准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个个慢慢试验摸索吧!
至于其他那些穿越众可以轻轻松松炼出钢水,还要负责维持一个工厂的管理,居然还有时间泡妞谈情,附庸风雅的参加下文学聚会卖弄文采,完了之后还有精力混迹官场。
吴凡自问没那份能耐,他样样都会,可他只有一个人,只有那么多的时间,仅仅吴凡负责的这一块吴凡有时都忙不过来。
这可是在大明帝国握有实权,说一不二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父子全面配合支持挡住了外界势力反弹和窥视,免去和官府打交道,不用管商品的销售,资金的回笼,不用管松江府的管理,具体工厂的具体运作。
吴凡,已经在每天的忙碌中麻木,在麻木中习惯机械的去记忆大量的工业数据。收获很大,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吴凡现在自信能在三年内将一片空地发展到松江府目前的科技水平。
人啊,大多只看到伟人的传奇,却看不到传奇背后那远超常人的枯燥学习和生活。
悲催的吴凡,这么些年,时间都用在做实验,抄数据!
因为科学实验枯燥乏味费时间,吴凡只能一个个试过去,抄过去,因为哪怕是专业人士,也没有人会记这些,只是需要的时候才会查阅这些数据。
吴凡坚信,属于自己的传奇会到来的,但现在的自己,一定要忍住寂寞,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切都才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