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流逝总是令人唏嘘不已,但是过去只能缅怀,新的传奇,每天都在上演。
足球场上,最出彩最引人注目的,总是那些挥汗如雨、奋力拼搏的球员们,而那些如教练、队医、大巴司机、基地厨师之类的幕后工作者,却总像站在高墙的阴影下,从来受不到任何关注。
最明显的例子,弗格森在曼联做了二十多年的主教练,然而他的年薪在曼联队中,却仅仅相当于一个第二档的球员。这还不包括,一些诸如代言、晚会之类活动的出场费。
阿森纳的永贝里是CK**的全球代言人,每年代言费用达到了300万欧元,这个数字甚至和他在阿森纳拿到的年薪差不了多少。而作为他的主教练,温格代言了一个法国国内的某领带品牌,代言费只有区区的20万英镑。
这还是成名的主教练,如果把目光聚集到小球队,那么主教练的收入更是少的可怜。硬汉罗伊-基恩士英超二十年的最佳中场,在曼联的那些年,他的最高年薪达到过750万欧元,这个数字,放到整个欧洲也是排的上号的。
然而到了2006年,当退役的基恩拿起桑德兰的教鞭后,他的年薪已经降到了区区60万欧元。
这个数字,甚至比不上一场稍微重要一点的比赛的奖金。
当然,对于已经在球员生涯赚的盆满钵满的球员来说,这个工资的数字意义更大一些。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足球教练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由足球运动员退役后转型而来,而这些足球运动员,大多是后场的中场和后卫球员,他们居于后方,能够观察到整个比赛的走势和大局,再加上身为球员的经验,这让他们更能够站在球员的角度上去思考。
另外一种,则是“学院派”。他们在体育学院里系统学习过正统的足球知识,对于比赛走向和具体战术选择上,都有储备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他们能够适时站在更高的高度,在战略上把握全局。而且能够站在时代最前沿,掌握最先进的足球理念。
以上这两种人,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足球教练员种类,这就是全部吗?
当然不是,世界上足球教练员这么多,总有一两个意外的。
邓肯就是这样一个“意外”。
他没有做过一天球员,不懂在场上踢球的感觉,也没有去某某体育学院深造过,不懂先进的足球理念。
他的灵魂是穿越而来。前世,他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伪球迷,看见进了好球会吼两嗓子,却不懂得那些复杂的战术理念和技战术配合。听着电视机里的解说员头头是道的解释,他能做的只是做一个“听上去很有道理”的伪球迷。
他唯一懂得的,就是一脑袋的阵法知识和一个莫名其妙和自己绑定的“阵法系统”。
他没有任何的,做一个足球主教练的心理准备。甚至作为一个伪球迷,他认识的球员两只手都能数过来,而且还经常记混淆。
这样一个人,怎么适合、怎么可以做一个球队的主教练呢?
你不是懂球帝,又如何驯服球员、带领球队呢?
然而一个主教练,真的必须懂得那么多吗?
古时候有个将领,叫做霍去病。17岁的时候,就能带着800人,把匈奴冒顿的左贤王追得满地找牙。年纪再大一点,霍去病在大漠把匈奴赶到了狼居胥山以北,完成了“封狼居胥”的壮举。
同一时期,另外笔霍去病年纪大的多的一个成名将领,叫做李广利的,带着7万人攻打匈奴,结果被冒顿一个突然袭击吓掉了魂,然后就投降了。
所以说,“闻道有先后”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足球教练的成功与否,从来都不是他的过往经历说了算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子的话,那么一场比赛也就简单了,大家也不用真刀真枪去干了,直接排排坐、摆简历,谁的履历辉煌、谁的过去厉害,谁就是胜利者。
这不扯淡呢么?
足球场上,唯一能决定胜负的,不是自己不是对手,而是比分。
自己唯一能去改变的,也就只有比分而已。
当然,道理是这样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
如果所有人都懂事、都晓得大道理了,还要那么多心灵鸡汤做什么?
马云那么多的心灵鸡汤,岂不是只能倒进马桶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见识总有高低、所望总有差别,所以才会有冲突,所以一个故事才会精彩。
邓肯的这些成绩,一方面是穿越而来自带的一些所谓“经验”,这让他能少走一点弯路,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阵法的存在。
有了阵法系统,邓肯看问题的角度,就陡然和普通教练大不相同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塔索采取的方式、所用出的方法,同样会大不相同。
一个普通的教练,总会以一个“足球教练”这样正统的角度来看邓肯的选择,他们试图抽丝剥茧,理顺邓肯的所谓“战术思路”。但是在“出发点”已经不同的情况下,他们的任何所谓正确“推测”,最终都是南辕北辙。
在正统的“足球理念”看来,邓肯的所有举措,都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虽然战绩很好,但是总是逃不掉“运气”的光环。
换句话来说,邓肯从来没有表现过什么所谓“稳定战术”的东西,每一场比赛,他好像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突发奇想”,然后他的球队就赢了。
随着胜利一场又一场的到来,邓肯和他的球员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言论犀利、行为夸张的主教练才会引起大众目光的注意。因为大众的眼球总会被那些非常规的、特殊化的行为所吸引,而对于正常的行为视而不见。
狂人活蹦乱跳的表演、老爵爷面无表情的嚼口香糖,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大众津津乐道的事情。
与之相比,邓肯的表现,实在是太内敛、太平静了。
“他的神态,让我想起了那些一本正经看莎士比亚歌剧的退休老爵士。”某演播室里,解说嘉宾如是评价邓肯。
因为老爵士看莎士比亚歌剧,总是会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得看完整部歌剧,然后再面无表情得离开。
这就是邓肯在这场和维冈竞技比赛中的表情。
而背景则是,曼城赢得了比赛。
这场比赛之后,最大的新闻,并不是曼城超越阿森纳,成了领头羊。而是在“倔驴”之后,邓肯获得了他在英超赛场的第二个绰号,“老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