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剑问道 > 其他类型 > 与谁同搏 > 第九章 春江水暖

第九章 春江水暖(1 / 1)

这天下午,在西城经济报编辑部每天的编前会上,记者提交的一个小稿子,引起了朱墨的兴趣。

稿子只有三四百字,是记者参加西城市科委召开的一次会议后写成的。会议的主题是传达贯彻《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我国将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以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扩大研究机构的自主权,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仔细揣摩,稿件中这些官方语言的背后,应该有着很大的信息量,可惜记者没有去深挖。这样的稿子,在西城经济报面对群雄争霸的报业市场,正在积极探索新闻性、时效性、实用性、贴近性有机结合的背景下,面临着被“毙”的结果。

“赵总编,这个会议没有市领导参加,我们没有明天必须见报的刚性约束。而且,稿子里只是泛泛地介绍了一个委局召开会议的简单经过,很空洞。西城这么多科研单位,而且都是大院大所,贯彻这个决定,肯定已经有了相应的政策或行动,我们能不能对此做进一步的采访,丰富这篇稿件的内容。”朱墨发言。

赵总编原本是靠在椅背上,抱着自己的双臂,用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坐着,两眼似睁似闭地听每个值班编辑的报稿。

朱墨的发言,扰动了赵总编舒适的坐姿,他直起身子,略微想了一下后,点头表示赞同:“可以。正好嘛。朱墨,你爱人不是就在曙光院工作吗,你可以利用这个条件挖个好线索出来。咱们西城是科技大市,这个题材值得关注。”

曙光化工研究院隶属于化学工业部,20世纪60年代在青海组建,由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的相关研究部室合并而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曙光研究院从青海搬迁至西城。

说起曙光研究院的搬迁,还有一个让研究院的职工至今都耿耿于怀的一件事。

当时,西城市委、市政府为曙光院的搬迁,提供了两套选址方案。研究院负责搬迁考察工作的有关人员,在对这两个选址进行实地探访时发现,第一个方案的地址离西城火车站不远,第二个方案的地址不仅远离火车站,而且位置偏僻,处于还未开发的城市西南方向郊县的边缘。

到这两个选址实地察看的时候,工作人员是坐着院里的小轿车去的。

他们分两次,均由西城火车站出发,然后将火车站到达两个选址地点的行车里程进行对比。虽然两个地点都属于城市郊区,但在地域辽阔的青海待久了,第一方案中明显的交通优势,加重了他们心里的砝码。

于是,他们的倾向性,成为研究院领导决策拍板的重要依据。

谁知,研究院全部搬迁完毕,职工们的工作和生活安定下来后,大家这才发现,这里虽然离火车站不过五六公里的行车路程,但从火车站到研究院,道路两旁不仅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而且一路都是上坡,有些路段坡度还相当大。

平日里,职工们外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虽然研究院开通了到市区的通勤车,但是如果错过了通勤车的时间,职工们还是要骑自行车到市区去办事购物。

这样一来,出门时虽然可以一路下坡,但回来时可就难受了,多数路段要弓着腰推着自行车爬坡的返程路,让大家苦不堪言。再加上研究院周围没有中学,研究院职工子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也只能到市区的学校就读,孩子们每天上学的往返,也给职工们出了不小的难题。

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一些老职工经常还会开玩笑地质问当时前来考察选址的那几个人:“你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小汽车里,怎么能发现这是一路爬坡呀。你们当时就应该用两只脚把这条路亲自走一遍才对。”

这个坡是邙山的一部分,属于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海拔300米左右。邙山就是传说中的“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中的北邙。

因此,西城人都称这里是“山上”。

当时,从青海来西城考察选址的人,没有一个是西城本地人,哪里知道这些呀。

要说,如果仅仅是给生活上带来不便也罢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院从一般职工到领导层都发现,这几公里的大坡造成的交通不便,让曙光研究院是“藏在山中人不知”。都搬来许多年了,西城人对曙光研究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冬天快来的时候,这个单位的人要拿着麻袋到市里买过冬的白菜”这样的认知中。

由于是部属科研单位,曙光研究院跟西城市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很少打交道。朱墨经人介绍与张智刚认识的时候,还以为曙光化工研究院跟西城的许多小研究所一样,租几层办公楼就挂上了研究院的牌子。

与张智接触一段时间后,朱墨才了解了曙光研究院的背景和实力。

结婚后不久,有一天张智下班一进家门就对朱墨调侃道:“今天院里被封山了。”

“封山?怎么回事?”

“不知道院里什么事跟电信局搞僵了,今天全院的电话都不能用,里面打不出去,外面打不进来,全院只有院长一个人有手机,这下可好,每个部门有事都去找院长借电话用,大家就说被封山了。”

原来,研究院的这些知识分子们,天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从来不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来往沟通。可是,经常会有这个部门的来说,有个活动需要研究院赞助一下;那个部门的来说,有项工作,研究院要出几个人……所有这些要求,统统都被研究院挡了回去。

结果就是,人家随便找一个什么理由,就会断你的水,断你的电,断你的电话线。

…………

正因为有过这些感性的认识,朱墨对“引导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个题目就格外感兴趣。她想了解一下,曙光研究院如何走出去!

第二天中午,孩子在客厅里玩,朱墨和张智在厨房里一同准备午饭。抽油烟机轰轰地响着,朱墨扯着嗓门把编辑部编前会上的情景描述给张智听。

饭桌上,在朱墨的启发下,张智不经意地谈到一些相关的人和事,把一个新闻线索清晰地呈现在了朱墨面前。

正如朱墨预料的那样,在国家出台这项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久,化工部就先于地方部门,将此项工作在所属各级各单位推动开来。

曙光院按照部里的要求,逐级开会,号召全院科研人员,克服困难积极“下山”去,深入市场、深入企业,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延伸研究院的科研触角,去寻找经济生活和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此为基础,确定研究院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方向。

这些,对从事新闻工作的朱墨来讲,意义可是非同一般。她按照张智提供给她的线索,找有关科研人员谈“下山”的经历和收获,找研究院有关科室的领导了解政策导向,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一点一点地丰富着稿件素材。

一周后,一篇以反映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通讯《走出“山门”“下海”去》,在西城经济报头版头题的位置刊出,引起了西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曙光研究院进行调研,并现场办公,为曙光院解决了一系列困扰多年的发展环境问题。

这篇通讯,也让朱墨获得了当年的省级好新闻二等奖。

最新小说: 谍海偷天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八零好福妻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九零福运小俏媳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