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得到这个消息后开始琢磨起来,他要不要到蒙古去一次呢
此时蒙古还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大漠南北草原各自读力,互不统属,强盛的金国统治者整个北方的草原。
为了防止蒙古的壮大,金国采取了“分而治之”和“减丁”的手段。
分而治之是把漠北强盛的部落打散,并且挑起各部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
减丁则是为了维持漠北人口总的数量,金国直接派兵进行屠杀和掠夺,防止某个部落壮大。
这个政策在金国强盛时期得到了贯彻,让整个漠北一盘散沙,互相攻伐,后来因为金国内忧外患,无力进入漠北远征,让铁木真抓住机会一统蒙古。
此时正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铁木真即将崛起的时刻。
杨康一直保持着低调,他没有跑去建议完颜洪烈除掉铁木真,这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太过怪异了,不是用仙人托梦这样的言辞可以糊弄过去的。
目前金国的态度以安抚为主,这是朝野上下总的基调,没有人愿意和蒙古人进行一场战争。
杨康到蒙古的一个原因是想看看未来的成吉思汗,在他的人生规划中这个人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敌人,另一个原因自然是郭靖。
对于郭靖他抱着非常复杂的态度。
作为穿越者,他很敬佩郭靖为国为民的精神,为了保卫南宋毅然离开蒙古,甚至因此导致他母亲的死亡。
杨康和郭靖很像,作为汉人,他们都生活在异国他乡,是被异族养大诚仁的,可后来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他想去蒙古看看郭靖,看看他在蒙古的生活,至于要做什么,他还没想好。
对于这个和他关系特别的人,穿越者杨康有着一种别样的担心,郭靖超强的运气很可能在将来给他造成极大的困扰。
主角光环不是说说而已的,它是受整个位面保护的,而且在一个故事里只能有一个主角,双主角的故事很难吸引读者。
接下来便是如何说服完颜洪烈了,这是一次带有军事目的的行动,带着一个孩子有点太过儿戏了。
荣王完颜洪熙倒是很喜欢杨康,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完颜洪烈……
找包惜弱说情肯定不行,如果让包惜弱知道杨康要去大漠,她会第一个反对,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这次很可能有危险。
那只能找耶律楚材了,作为老师,他有一定的建议权。
“父王,师傅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儿百~万\小!说中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曰圆’的美景,便想到那里去看一看。”杨康在一次作业检查中,壮着胆子说道,“这次父王和三王叔到大漠去,孩儿也想跟着去长长见识。”
完颜洪烈会定期检查杨康的学业进度,他本身精通汉学,五岁孩子的学科作业对他完全没有难度,他很满意杨康写的策论,虽然观点有些幼稚,却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
这是皇族子弟应该有的态度。
如果一个皇族子弟整天满口仁义道德,讲求民生,为百姓谋福利等等,那是读书读傻了,或者说那是臣子们该做的事情。
听到杨康的请求,完颜洪烈转身看向耶律楚材,想要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或者说想看看这到底是杨康的真实想法,还是耶律楚材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耶律楚材此时已经通过完颜洪烈的考验,正式成为幕僚团的一员,面对完颜洪烈,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让小王爷去见识一下也好,这些事情总是要经历的。”耶律楚材平静的说道。
他其实也想到漠北去看一看,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亲眼去看看漠北的局势对于以后提出政策上的建议有极大的好处,光看情报是没办法感受那种氛围的。
只有真正的看过那些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才能知道他们的真正想法。
杨康和他商议的时候,耶律楚材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答应替他说话,这一两年来他们师徒相处的不错。
“如此先生便随行吧!”完颜洪烈决定道。
完颜洪烈以为这是耶律楚材的主意,借着杨康的口说了出来,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耶律楚材的确是有才能的,这点容人之量他还是有的。
耶律楚材明白这是替小王爷背了黑锅,可这种无伤大雅的黑锅背背亦无妨,可以增进师徒间的感情,最重要的是他的确想到漠北看一看。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事后包惜弱阻挠了一番,杨康保证只是去游玩,并没有危险才把她安抚下来。
等到大军开拔之时,杨康和耶律楚材坐着马车来到军营之中。
这次出兵的有两万人马,两位王爷各领兵一万,他们可以在漠北便宜行事。
杨康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兵马,这和电视剧里的景象完全不同,这些金国精兵个个锦袍铁甲,左队执长矛,右队持狼牙棒,跨下高头大马,铁甲上铿锵的声音在很远处都能听的到。
这便是冷兵器的时代的军队了。
他被放在荣王完颜洪熙的马车里,这位荣王和完颜洪烈不同,他喜欢享受,个姓粗狂,脾气暴躁,对自己人极好,但对敌人极其凶残。
完颜洪烈没有用马车,而是和将士们同行,这被完颜洪熙鄙夷不已。
作为一个对皇位没有奢望的皇子,完颜洪熙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总是出言不逊,在金国上层社会很有名。
他和完颜洪烈的姓格刚好相反,完颜洪烈姓格隐忍,胸有大志,谁都没想到在六兄弟中反而他们的感情最好。
这种好感延续到了杨康的身上,完颜洪熙对这个侄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把他心爱的虎皮毯也给了杨康,还和他不停的聊天解闷,当然主要是吹嘘他作战时多么的英勇,杀了多少敌人等等。
因为包惜弱的原因,完颜洪熙很少有机会和杨康单独相处,这次抓住机会要在小侄子的心目中烙下他伟岸的形象。
此时的杨康却没有聊天的兴致,他坐在马车上,摸着怀里的匕首。
这把匕首是出发前包惜弱给他防身用的,这是杨康第一次看到这把匕首,上面刻了“郭靖”两个字,这便是当年丘处机赠给郭杨两家的匕首了,另一把刻着“杨康”名字的匕首正在另一个孩子身上。
他看着空中烈烈作响的旗子,想着在大漠中即将遇到的人,有些心绪不宁。
蒙古,我来了。
郭靖,你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