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离津堂”果真不是原料铺,而是蔡木春的金银屋,里面藏了满墙的黄金。
禾时得知此情后,决定暂放杀人案一事,而是以“离津堂”地契为证,转告蔡木春贪污。
这一事全然不在蔡木春,陆添二人的预料之中,故禾时上告时,二人还是满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然而证据确凿,再狡辩不得,被当即革职。
蔡木春一时间无法接受,丧了气跌坐在躺椅上。陆添也没了方才的神气,出了满头的虚汗。
禾时上前两步,直面蔡木春:“身为父母官,为金银伤百姓,身为当权者,为金银妄生杀,三尺罪状怕也道不清你的滔天之行,辜负百姓辜负朝廷,百死不足惜。”
蔡木春已没了希望,又被堂下百姓高声喊杀,便连躺椅也坐不住了,摊伏在地上,痴痴招认了所犯罪行。
终被判死刑,择日问斩。
此案终大白天下,总算得以告慰亡灵,堂下百姓不住的叫好,更有妇人,知真相得来不易,涕泪涟涟。
禾时也终放下心中大石,遥遥望向堂外,夜幕已至,月光淡淡洒在塔康的土地上,半深半浅…………
初十当日,几人回到王府,远远便瞧见韦棠在门前侯着,说是王妃在府中备了庆功宴,祝贺阿时姑娘完成了案子,邀大家同去一聚。
禾时最不擅应付这些后院的长辈,况此时自己还只是普通民间女子的身份,与王妃同桌多有不便。
然,这专为自己而设的宴席却怎么也推托不得,只有应了。本以为席上只有王妃与韦棠二人,哪成想刚入了席,韦元树竟也来了。
禾时与晏晏觉得拘束,席间也不多话,只凭顾辞,韦禹去周旋。
两人以为低调些,匆匆应付过便能结束,不想,王妃一句话竟差点让俩人惊掉下巴。
“我当是宫里怎会有这样伶俐的丫头呢,若不是你父亲着人递信来,我怕是要被你们几个哄一辈子了!”
晏晏离家时,与父亲说过去处,却不料父亲竟这样不放心,还要千里迢迢托到西川来。
现下被王妃当场“拆穿”了身份,几人都猝不及防。晏晏更是羞红了脸,匆匆起身向王妃行礼赔罪。
顾辞也起身一同赔罪,道是并非晏晏有意隐瞒,而是自己觉得出门在外,诸多不便,则令她勿向他人表明身份。
顾辞既已如此,王妃也识趣,不再多纠缠这事。
然而,韦禹心里却捏了一把汗,晏晏的身份已暴露,禾时近日在西川抛头露面,做了这么多大事,又亲手将塔康太守送进了监牢,难道自己的父王就不怀疑她的身份吗?!
一场心惊胆战的庆功宴终于过去,为案子劳累了多日的几人也总算能安心歇息一段时日了……
老天似乎也照顾他们,这几日连连阴雨,王府中安静的很,修养身心是再好不过了。
后一日,天稍晴,韦禹晨间忙完府中事务,便兴冲冲朝偏院去了,打算叫上禾时再约顾辞晏晏一同去城外郊游。
不想还未到偏院,就碰上下人匆匆来报,说是东方姑娘来访。
“东方玥?”韦禹思量了片刻,吩咐下人去将二公子与晏晏请到偏院,自己则往府外相迎。
东方玥着了身青色长衫,由随身的丫头陪着在王府外等候,见韦禹亲自来迎,连忙福了礼。
“姑娘不必多礼,坊间都道姑娘从不与俗人来往,在下真是受宠若惊!”
自初七那夜凉曲台与两位姑娘匆匆一别,东方玥便始终觉得心中不甚快意,因见着那夜韦禹与她们同行,便想来王府碰碰运气,看能否见上。
“不瞒世子,玥儿此来是向世子打听,那夜与您同行的两位姑娘不知还在西川否,若在,又住在何处呢?”
原就知东方姑娘是个乐痴,平常不关心他事,一心扑在曲子里,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因蔡木春那案子,禾时的事迹早已在塔康传的沸沸扬扬了,她竟丝毫不知。
“正巧,那两位姑娘是在下的朋友,就住在府中!”
千金易寻,知音难觅,韦禹亦是风流情趣之人,岂会不懂东方玥的心情,故当下并未提前知会晏晏二人,便将她邀至偏院了。
东方玥没想到此行这般顺利,眼瞧着又将见到两位挂念已久的姑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顾辞因与王爷有要事相商,一早便去了正殿,这会儿仍未回来。
晏晏到达偏院时,东方玥与禾时已经聊了好一会儿。
见晏晏进了屋,她欣喜非常,立刻起身略有歉意道:“晏晏姑娘,玥儿唐突来访,不知是否打扰了姑娘休息”
若不是这几日忙碌,晏晏是早有登门拜访之心的,那夜的匆匆而别也叫她觉得十分遗憾:“自然没有,玥儿姑娘不来,晏晏也是要去拜访的!”
这二人相见,如明月遇星光,交相辉映。从上古名乐聊到当今曲风,从乐曲的流变聊到指尖的技艺,尽兴酣畅,只苦当下琴不在手,无法附和一曲。
禾时和韦禹对音律没多少了解,不过即便在一旁听着,也觉得十分有趣。
晏晏久居天梁城,所擅乃官方之乐,对明间曲风曲艺了解不多,而东方玥涉猎广泛,不仅擅长各地曲风,而且对世上的音律高人也是颇有研究。
据说,民间乐曲圈中,可称之为音律大家的有三人,除了东方玥之外,还有南潼王禾荃和磄关部落的少领。
说起这二人,可谓十分低调神秘,且禾荃已有十六年不曾抚琴,关于他的传说,东方玥也只是听自己父亲生前提起的。
禾时从不知父亲通晓音律,若不是东方玥说父亲已十六年未曾抚琴,她是绝不相信的。
虽不知父亲为何突然抛下音律,但直觉告诉她,这定与自己那从未谋面的母亲有关。
又说起那位磄关部落少领,东方玥似乎有些惭愧,道是自己在曲乐上只不过是技艺娴熟些而已,虚负盛名,远不如他。
据闻,无人亲眼见过那位少领奏乐,只是偶有一日,将近日落,边关玉陵郡百姓突闻远处传来一阵晃晃埙乐声,和土而起,随风入耳,让人沉沉静下心来,悠悠一曲过后,不觉已泪湿满襟。
后此曲便被人记住,在民间传颂,而是否真是磄关少领所奏,也无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