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正文卷第394章劝说捐款薛玉河颤着声音道,“我没听错吧?一百六十二万两?是银子?真金白银的银子?”
这,这也太吓人了。
江芊月郑重地点点头,“二叔,您没听错,这里有六十五张万两的银票,一百五十六张五千两的,一百九十张一千两的。”
一百六十二万两银子,那是怎样一个概念,他们都没搞清楚呢,那败家玩意儿就要捐出去!
唐氏捂着心口痛斥着,“我,我,我不活了我,咱全部家当加起来也没这么多,这败家玩意儿哟,她是咋想的呐,咋出一趟门,把脑子都出没了”
沈氏更是直接,“就是,咱,咱不捐了成不,不捐了,啥见证啊,咱都不知道,不算,不算,这银子咱就留在家里,说啥也不捐。”
“对对对,不捐了,我不捐了,咱不知道啥捐赠,咱只知道这是咱自家的银子,就是不捐”
被儿媳提了醒,唐氏直接跑到江芊月身前,在她猝不及防之下,抢走包裹。
看着把包裹紧紧抱在怀里的唐氏,江芊月无奈地摇头,早就预料到的。
她只好耐心地劝解,“奶奶,这里面的都是不义之财,咱自己用着不安心呐!”
“啥?不义之财?”
众人都被她的话说愣了。
“这,这小八不会去抢劫了吧?也对,她才出去一个多月,不抢劫,怎么可能挣到这么多银子,唉哟,这傻孩子,她咋能去,去抢劫啊!”
一想到自己手中的包裹是赃物,唐氏虽然心疼,但还是赶紧将它扔到桌上。
转瞬间,这香饽饽在他们眼中就成了烫手的山芋,拿都不敢拿。
之前一直没开口的梁氏忍不住为自家女儿开脱,“难不成小八是为了劫富济贫?虽然心是好的,但也不能做这种事情呐!”
听着众人议论纷纷,江芊月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的机智竖起了大拇指。
过了会儿,见没人去碰它了,才解释道,“其实,这所谓的不义之财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种,而是”
之后,她便将银票的来源与众人解释了一遍。
当然,说的时候,那些被榨干了钱财的百姓俨然成了天底下最可怜的人,简直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呐!
听完她的描述,唐氏虽然犹豫了会儿,但还是取回包裹抱在怀里,并且给自己找了个理直气壮占有这笔银子的理由。
“这是咱孙女凭实力从歹徒手中拿到手的,她还为那些百姓报仇了呢。歹徒的赎身钱,怎么就是不义之财了?再正义不过了!就是合理合法的银子,是咱自家的!”
“对啊,这是正义之财”
江芊月忍不住提醒他们,“可它最终的源头,还是那些无辜百姓呐!”
“那不管,若非要抓着源头说事,咱手上的银子也不是自己的了,谁手上的银子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取得的。
甭说是一般人,就是那些百姓,都不能理直气壮地说应该把这些银子还给他们,凭啥就要咱捐了,那林威镖局不也只捐了一半么!”
虽然心里似乎有那么一点过意不去,但唐氏还是不肯撒手,实在是这玩意儿太值钱了,不,它就是钱,是大钱,她舍不得呐。
早已料到的江芊月也不急,便将之前跟郑林楚商量的话与众人说了。
而且,这笔钱要捐出去,那是做过见证的,更不能随意反悔,否则,他们做人的信用何在?
不仅是她,收到她眼神示意的薛琳静等姐妹也加入了劝说的大军。
她们虽然也心疼银子,但心里都记着自己的好日子都是小八带来的,对于她的话,她们是深信不疑,并且坚定地执守着。
“奶奶,芊月说得也不无道理,这银子看似很多,但您不能只看眼下呀,得着眼于未来才是。”
“对啊,奶奶您想,咱现在的番薯可是一年三季,拢总算下来,每年能挣几十万两银子,一百多万两,也就是几年的事儿。”
“而且啊,咱若真立了族,奶奶您可是咱族内最有辈分的老祖宗,在整个家族里,是最顶层的存在,是族谱里的头一个,比那什么族长可威风多了,所有后代子孙,都会记得您,祭拜您,视您为他们的起源,是始族呐!”
“林楚说得对,这笔银子数额太庞大,没个几十年都捐不完,大部分银两还不是一直放在咱手里?而且家里若缺了银子,还可以暂时借用,和自己的没差。”
“不错,小八只说捐,但具体如何,不是让咱商量着办吗?您看要不这么着,这钱就放在咱家的钱箱里,只是单独存放,就像三妹说得,急需时借用下,等以后有盈余了再还回去。
很多富户人家都会存这么一笔不能乱动的钱,就怕不肖子孙乱花钱,万一哪日败光了家产,给自家留条后路。
至于捐钱,咱单独给它记份账,捐一笔记一笔,只要将来某一日捐满这个数就行,咱慢慢捐也没事。”
“大姐说得对啊,还有,这钱放着也是放着,在不影响咱家周转的情况下,与其放在钱箱里发闲,不如捐一些给可怜的百姓呢。
况且捐也不是白捐,做善事就是积德,咱积得功德越多,佛家才能助咱家过得更红火。
您想想,咱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从家无几两银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等咱再发展几年,说不准一年就能挣到上百万两,甚至更多呢。
到那时,这些钱虽然看着多,也不过就是咱家一两年的收入,花一两年功夫就能帮咱全都成为后代子孙的老祖宗,还积下这么多功德,多划算呐!”
。。。
在一众孙女的劝说下,唐氏渐渐的便被说动了,“那,那这银子存着谁都不准动,立族的事咱同意了。
不过别的捐赠,你们可不能随便捐,要捐啥,捐多少,都得跟咱们商量过,征得咱们的同意才行。”
“奶奶这办法好,咱也同意。”
“我也是,我也是”
众人劝来劝去的,最后好歹是同意了。
唐氏一拍板,其他人也不好再坚持。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