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浩大的大清国防军大演武,在天安门广场上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一天。最后由武卫军最后登场,将整个天安门广场上的气氛拉到高潮的。当数址挺机枪,一字排开,向着一排排坚立在前方的上千个木耙集体扫射之时,全场的气氛都随着响声振天的枪声,而彻底汹涌起来。
上千个木耙,仅仅在十几分钟之内,便被武卫军的数十挺重机枪,扫射得木屑横飞,无法再站立。而数十挺重机枪集体扫射的威势,就连远在城楼之上的咸丰等人都不得不略微让过一下身体,害怕机枪群的火力波及到城楼之上。
大清国防军的这一手,就算是深知马克沁重机枪性能的德国驻华大使,以及德国军火世家出身的乔治,都为之振捍不已。两人心中一面感叹着机枪的威势,一面有些责怪地望着场上数十挺集射的得机枪,暗暗想着,大清实在够阴险的。虽然将重机枪的技术卖给了德国,却没有告诉德国,人原来这么沉重的机枪还要用马车这么运的。
而不同于德国人的是,美国人。卫廉明显对于曾经向大清国下了一笔定购“中德合资外贸公司“出产的所谓“加特林“机枪感到不满。原来,卫廉也较验“加特林“的性能,在向这家中德合资公司下定单的时候,抽查过一挺“加特林“机枪样品。
虽然这种机枪的火力同样巨大,而且由于该机枪的口径相当的大。火力之猛犹胜现在他所见过的马克沁重机枪。可是这种加特林机枪,却有一个毛病。由于是多管式的机枪,需要由一名士兵手摇,才能不简断发射。而且由于口径巨大,枪管很容易发热卡壳。如果一到战役打到紧张状态,摇转机枪的士名摇得过快的话,加特林机枪一样有卡壳的危险。在见到马克沁的火力之后,卫谦心中不断地想着是不是自己应该向咸丰皇帝重新下一笔定单,向大清定购这种威力与射带远远超过加特林的机枪。
而英法俄三国代表,则是彻底被马克沁重机的集体扫射振惊了。三国代表在怔呆了足足一刻钟之后,才缓缓地回过神来。他们实在不愿意看到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诞生在大清这样一个有着巨大领土与人口的国家。但是很无奈的是,这种他们不意见到的情况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们眼前。
“哦,难道上帝站到了清国人的一边了吗?难道上帝不再保偌他的信徒们了吗?“三国代表不禁都心中暗暗的祷告着。
很明显的,如果大清国防军的数十挺重机枪的面前站着的是三国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上千名冲峰部队士兵的话,那么在一片平原之地的处境之下,这批上千人的冲峰部队在大清这数十挺重机枪的扫射之下,只需要十几分钟便会全军覆灭。
大清全国国防军大演武,在原武卫军的重机枪扫射之中落下维幕。演武的全过程有到场了北京城百姓与闻讯从数百里地之外赶来看热闹的其他地方的大清百姓做证,同样咸丰还很意外地邀请了一批,原来在英法各国租界里出版的一些西方报纸的记者到来观看采访。
大演武的第二天,同样被数十挺重机枪集体扫射所振惊的西方报纸的记者们,纷纷拿出自己最精彩的文笔,宣扬大清这场盛大全国国防大演武。在法国人的报纸之上,头版头条用巨幅大字写着:上帝,是我们惊醒了东方的这头雄狮!。
而在英国人的报纸之上,则是醒目地用英文写着:东方,我们永远失去了这个好朋友!各国报纸争先报导大清的国这场盛大演武。而在这些报纸之中,不无西方记者们对于大清强大的各种担忧。
英法两国的记者,都在责怪英法两国的军队用暴力使得中国人对于英法两国毫无好感。而在大清渐渐强大之后,这两国的记者,都不报有中国人再会对英法两国友好的希望。
美国人的报纸上,却是份外暧昧地写着:大清,美利坚合众国向你招手!以此来表达美国对于强大的大清的友好之意。美国这个至今仍然处于发展之中的殖民帝国,在大清强大的武力之下,终于放弃了再对大清染指的念头,开始向大清伸出友好的双手。而这个在后世一战之后,仍仅保留有三万作军队的国家,非常不愿意与一个强大的国家为敌。何况这个国家对于美国根本没有多大的危害。
德国人的报纸是最疯狂,也最积极宣传大清的强大的人。他胶巨幅的标题在头版写着:欧洲,看我们的朋友!以此来表达德国与大清的友谊,同样以此来打击那些在欧洲仍与德国做对的国家,当然这中间特别在指俄国人。
俄国人在巴尔干岛上与德国另一位盟友的强烈冲突使得三国同盟无法真正达到目的统一的程度。甚至俄国人有几次曾因为马尔干岛的冲突与奥凶帝国发生与几次大大小小的对抗。这样一来,使得德国人左右为难。而俄国却因此有脱离三国同盟的意思了。
大演武的余波延续了数天之后,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之内仍能听到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谈论。聚在茶楼之中喝茶闲谈的百姓仍是一副带着骄傲的神情,与身边的朋友吹虚着当天的空前盛世。
而在外国来使驿馆之内,英法俄三国代表却是越来越焦急,越来越坐不住了。大演武已经过去几天了。然而大清国的内阁大臣们以及他们的皇帝似乎又再次将三国代表遗忘了一般,又开始不闻不问起来。原本说好一待大清全国国防军大演武结束之后,四国和谈就马上开始。
但是大演武一过去。大清的官员们却哪人间蒸发一般。无论到哪个衙门,哪个大臣的住宅去求见,都是守卫大门的清军士兵一句硬邦邦的句--大人们很忙,现在出去办事去了!无奈之下,三国代表只得耐心在北京城又等了许多天。
到了第十天的时候,四月分都快过去了。但是大清仍没有一点要与三国和谈的意思。英国和谈代表艾尔焦虑地在驿馆内茶饭不思地又呆了一天,终于按不住心中的急切之情,邀请了法国代表杜南德一起,再次来到大清总理衙门之外,求见王韬。
这次他们很顺利地见到了王韬。而且王韬也很热情地接见了他们。更与他们两人开心地谈论着十几天之前大清国防军的军容。但是王韬就是不把话题引到四国和谈上去。谈了大半天,三个人仍在大演的话题上转来转去。似乎在王韬这位大清国内阁总理大臣的眼中,英法俄三国曾经根本就没有对大清开战过。
艾尔现在到真是想英国根本没有与大清打过仗,但是大清铁路工地之上的十几万三国联军的俘虏们,却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此行的重要性。而一向火爆的法国代表杜南德首先便忍不住了,忍着气,满脸不悦之色地向王韬道:“总理阁下,请问贵国与我们三国的和谈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您要知道我们三国的政府都在等着我们将和谈的消息早日带回国内!“
王韬内心好地看着杜南德涨红的脸,望了一眼艾尔,见艾尔同样也与杜南德一样渴望的表情,他才缓缓地,面带微笑地道:“啊,两位代表先生。今天,本人已经就四国和谈问题请示过我们的皇上了。陛下也定下了和谈日期与地点。“
听到大清皇帝已经亲自定下了和谈日期与地点,艾尔与杜南德同时将身子向前倾了倾,同声道:“真的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是的,“王韬再次肯定地答道,这让艾尔与杜南德心中松了下来。三国代表来到大清已经一个月了,而离开欧洲更是快三个月了。这么久了还未将和谈的消息传回国内,他们有些担心国内刚刚稍微稳定下来的局势又要复发,但是王韬接来的一句话,却将两人再次打蒙了。
只见王韬却有些讪讪地道:“可是.“他将语气拉得老长,令艾尔与杜南德一颗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里,这时王韬才接道,“只是我皇陛下,定要将和谈地点定上天津。可是本官是文武,见不得刀光血影的。天津港口之外,尚还停着贵国强大海军舰队。唉,说实话,这么多的战舰停上那里,战舰队那黑洞洞地炮口向着天津的炮台。实在令本官害怕呀!“
王韬这一句话一出,当时便令杜南德有些想发作的意思。只是却被沉稳的艾尔拉住。艾尔无奈地望了一眼正在爆走边缘的杜南德,心中叹了一口,想道:“形势比人强啊,现在大清明显已经非一般的强大了。而且英法两国还有上十万的俘虏在清国手中。更糟糕的是,英国方面迫切希望得到三国与大清和谈成功的消息,好一门心思去应付在印度逐渐汹涌的民族起义军。“
艾尔脸色有些仓白地向王韬歉然道:“总理阁下请原谅,我们不知道贵已经打算贵国的天津和谈。令阁下担忧之处,还请见谅。我会马上命令本国的舰队离开天津海港。还请阁下早已开启四国和谈。贵我四国早日结成友好国家。“
艾尔如此委屈求,杜南德是心中明白的。可是他明白并不代表他就要替英国担忧。英国的烂摊子,英国人自己去处理就是了,干麻老像个自己老大的样子,拉上法国一起。杜南德哼哼地回过头去,不再看艾尔与王韬。
三人,或者说是两人,杜南德自转过头去之后,便开始一言不发。反正在如今的形势之上,英国人比法国人急,他任由艾尔去跟大清打太极。到时候法国皇帝怪责的话,他也好拉上英国代表当挡箭牌也好。
两人在大清总理衙门约定好。在英国战舰开离天津港之后,四国便开始开启四国和谈。艾尔这才放心地与王韬道别,自回到驿馆内心拾行妆,并写下一道令大英钱印度舰队回印度支援印镇压起义去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