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西凉安定郡,临泾城。
麴义、庞德、铁钺、雷子带着两万五千铁骑越过六盘山,赶到了临泾城。
先期到达的阎柔、卫峻、杨明、刘豹、刘冥等人出城相迎。阎柔看到麴义消瘦了很多,连道辛苦。
“此次到塞外巡视,主要是为了给大军筹措牲畜和草料。”麴义略显疲惫地挥挥手,“我们连续两年从塞外征调铁骑,从胡族诸部征缴牲畜,给边郡百姓和胡族诸部增加了很大负担。洛阳大战结束后,战场要逐渐南移,那时朝廷可以减少对塞外铁骑的征调,塞外的边民因此可以得到休养生息的时间。我在大漠上对射墨赐、拓跋韬等胡族诸王说,再苦也要咬牙撑下去,等大军攻克了洛阳全取了中原,苦难也就过去了,好日子也就开始了。”
阎柔深有同感,“这几年,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塞外胡族诸部的帮助。洛阳大战结束后,朝廷的确应该让他们休养一段时间。”
“那要看这一仗的结果。”麴义抬头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担忧地说道,“如果我们能顺利拿下关中,则洛阳指日可下,如果我们拿不下……”
“你没有信心吗?”阎柔笑道。
“哼……”麴义冷笑了一声,“击败韩遂,的确没有问题,不过……”
“不过什么……”阎柔马上问道。
“不过,朝廷要求我们尽可能招抚韩遂,即使未能招抚也要让西凉军以最小的损失退出关中。未来几年,朝廷无力顾及西疆,需要利用韩遂的力量戍守西疆。”麴义摇摇头,“朝廷要我们打关中,却又不让我们全歼甚至重创对手。这个仗太难打了。”
“正因为仗难打,所以朝廷才把你征调到关中战场指挥全局啊。”阎柔说道,“如果让我打,我绝不会轻易放过韩遂。这个人两面三刀,首鼠两端,实在不值得信任。”
“我也推辞了,这种仗我不愿意打。”麴义摇手说道,“这次关中大战,由子烈兄(徐荣)亲自指挥。”
“太尉大人到了关中?”阎柔颇为诧异。
“现在他就在河东。”麴义用手中的马鞭指了指东方,“我们很快就能看到他。”
麴义在军议上详细解说了攻击之策。
此次关中大战,对手是两个。一个是韩遂,一个是袁绍。关中若失,洛阳旦夕不保,袁绍无论如何都要帮助韩遂守住关中。
西凉军一部分在西疆,在关中的兵力大约为四万人左右。袁绍会派出多少军队进入关中参战,目前我们不知道,但保守估计,应该在四万人到五万人左右。也就是南阳和关西的兵力都有可能进入关中。朝廷因此估计韩遂和袁绍的联军人数至少在十万人左右。
我们在河东的五万大军有四万进入了关中,现正屯兵于白渠的万年城和下邽城一线。张郃、高览、鲜于银和段炫四位大人的三万五千大军已经秘密进驻蒲坂津,他们将在近期渡河赶到关中战场。
临泾这里有五万铁骑。从明天开始,我们陆续南下三辅。卫峻大人率五千铁骑沿着泾水河西岸南下,活动于渭水河北岸的茂陵、平陵一带,以威胁长安,牵制西凉军的兵力。我和阎柔、庞德、刘豹等诸位大人率四万五千铁骑,分三批南下。我们沿着泾水河东岸而行,从云阳方向直插郑国渠,屯兵于郑国渠和白渠之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中大战的战场就在以万年城为中心的郑白渠。(郑国渠和白渠所能灌溉的广袤平原就叫郑白渠。)我方参战的兵力大概在十三万人左右。
“兵力上,我们没有明显的优势。”麴义最后说道,“在攻击策略上,我们受制于朝廷的要求。朝廷的要求很简单,打袁绍,保韩遂。保韩遂是基于固守西疆的考虑,我们不得不遵从,但我要郑重告诫各位,到了战场上,诸位大人千万不要受到这个攻击策略的影响,该打的时候一定要打,要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要以消灭对手为首要之务。即使把西凉军打得所剩无几,那也不是诸位大人的责任,而是我和太尉大人的责任。你们只要遵从军令,完成命令就行。”
诸将轰然应诺。
六月下,河东,蒲坂津。
右车骑将军、太尉徐荣到达蒲坂津大营。
鲜于银、张郃、高览、孙亲、段炫、陈卫、皇甫郦等文武大吏,河东太守崔林、都尉郭援等地方大吏纷纷赶到大营。
徐荣仔细询问了粮草辎重和民夫征调的事,嘱咐崔林和郭援务必保证前线大军的一切需要。
“杨凤大人可有最新消息?”
“杨凤大人回书说,华阴方向的敌军数量越来越多,袁绍正在持续向关中增兵。”陈卫回禀道,“另据斥候禀报,在杜陵、霸陵一带发现了几座新军营,估计营内的大军都是从南阳方向秘密增援而来的袁军。”
徐荣迟疑了片刻,“估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那几座军营里的士卒都是袁军?”
陈卫皱皱眉,小声问道:“难道大人认为这次韩遂是诚心归顺朝廷,要把关中让给我们?”
徐荣想了一下,轻轻叹了一口气,“西凉军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西凉军一边帮助我们在渭水河上架设船桥,一边向郑县增兵,大有攻击华阴之势。”陈卫说道,“不过,最近杨凤大人接到一个并不确定的消息,说有人在长安城了看见了马超。”
徐荣略感吃惊,“斥候可曾在陈仓、郿城、槐里和丰、镐城一带发现西凉的增援铁骑?”
“我们的斥候到不了那么远。”陈卫摇摇头,“大人。如果这个消息可靠,韩遂极有可能从西凉调回了马超的军队,看样子他打算孤注一掷,要和我们誓死一搏了。”
徐荣沉默良久,对皇甫郦说道:“立即书告韩遂,说我马上要到关中,想见他一次。”
“大人,这个时候……”皇甫郦看看徐荣,担心地说道,“大人,我看还是算了吧。韩遂如果决意和我们翻脸,大人无论说什么,他都不会听的。”
“我知道。”徐荣说道,“关中这一仗不打也得打了。不过,我希望韩遂能主动进攻,这样我们就能控制战场的主动,可以按照我们的部署展开进攻。现在韩遂一直这样拖着,嘴里说归顺朝廷,手上却不见动静,我们很难办。”
徐荣站起来,走到悬挂在大帐一侧的地图边上,“如果我们和韩遂主动翻脸,渡过渭水河展开攻击,兵力上没有优势,胜负难料。但我们和韩遂如果一直这样僵持下去,就无法把袁绍的兵力牵制在关中,对中原战场非常不利,大将军攻占颖川的计策可能失败。失去了中原战场的策应,袁绍可以集中兵力支援关中,那我们这一仗就更难打了。”
“朝廷仔细核算过,到目前为止,朝廷的财赋最多可以支撑大军打三个月的仗,也就是说,到九月底,等不到十月秋收的时候,朝廷就没有粮食给我们了。因此,关中大战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三个月内我们必须占据关中,把韩遂赶回西凉,把袁绍打回关西。”
“这个时间显然太短了。”徐荣看看帐内诸将,举手拍了拍地图,慢慢说道:“因此,我们要想在三个月内全取关中,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一战决胜负,不给韩遂和袁绍任何还手的机会,一战把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掉。”
“现在,我们不但要逼着敌人尽快和我们决战,还要逼着他们主动渡河攻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示弱,要让韩遂和袁绍对我们的兵力做出错误的判断,坚定他们的决心。其次,我们要在中原战场的配合下,不断向韩遂施压,逼着他尽快让出关中,迫使韩遂主动出击。”
“大人,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逼迫韩遂匆忙出击?”皇甫郦问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没有让韩遂立即交出关中的理由。”
“理由已经有了。”徐荣走回席上坐下,慢条斯理地说道,“朝廷打算在今年冬天以前,从河东、太原两郡向关中迁移三十万人口。”
众人均感意外。
“大人,朝廷真的已经决定了?”崔林惊讶地问道。
“崔大人很快就能接到圣旨。”徐荣说道,“朝廷急于迁移人口到关中的原因很多。河东和太原两地的人口膨胀越来越严重,人口迁移得越早,对缓解两地的危机越有利。其次,关中荒芜已久,如果能把人口尽快迁移到三辅,对恢复关中极为有利。关中恢复得越快,朝廷的财赋收入就越多,这既能支援西疆,缓解西疆的危机,也有利于大军攻击洛阳,迅速稳定京畿。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徐荣停顿了一下,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缓缓说道:“长公主有意定都长安,所以,长公主希望我们尽快打下关中,尽快迁移人口,尽快完成定都的准备。”
诸将惊愣不已。除了对此事早有耳闻的崔林外,孙亲、张郃、皇甫郦等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大帐内一片哗然,议论声此起彼伏。
徐荣把朝堂上的激烈争论略微解释了一下,“目前,这只是长公主的一个建议,是否成为最后的决策谁都不知道。但如果长公主的这个策议得到了大臣们的拥护,大汉将定都长安,那我们的责任就重大了。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拿下关中,拿下长安,否则,我们无法向天子、向长公主和朝廷交待。”
按着,徐荣做了一番兵力部署。
孙亲率军留守河东,驻防于大阳城、河北城和风陵渡一线,防止关西的袁军攻击河东。虽然孙亲不太愿意,但相比刚刚赶到河东的冀州军、幽州军,他们更熟悉在河东作战,留守河东的重任只能交他们。为了保证孙亲的军队能够灵活调动,保持对关西的威胁,徐荣还特意从水师调拨了五百艘战船给孙亲。
鲜于银、张郃、高览三人立即率军渡河,昼伏夜行,悄悄赶到郑白渠一线会合杨凤的主力大军。
徐荣带着陈卫、皇甫郦和亲卫骑马不停蹄,连夜渡河赶往关中会晤韩遂。
六月下,关中,新丰城。
韩遂忧心如焚。
杨凤告诉韩遂,北疆军将有十五万大军进入关中,这让韩遂寝食不安。最近一段时间斥候的回禀证实郑白渠一带的北疆军大营不断扩大,营帐越来越多,可见北疆军后续大军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关中。如果让十五万北疆军全部进入关中,这仗就没法打了。
韩遂紧急约见高干,催促他尽快把军队部署到预定的攻击位置上。要想击败北疆军,必须抢在北疆大军没有完成集结之前,否则这一仗必输无疑。高干显然也感觉到了北疆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他急书袁绍,请他即刻下令征调军队进入关中。
这时皇甫郦有书信送到,说徐荣要见他。
韩遂不想和徐荣会面。双方即将翻脸决战,再见面有什么意义?河北根本没有把西疆当回事,即使见面了,也不过是威慑恐吓而已。河北不会对自己做出任何承诺,更不会委曲求全,只有在战场上一决高下。
六月下,兖州,定陶。
祭锋的迎亲大礼非常隆重,整个定陶城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
曹彰激动不已,他在定陶城看到了很多自小就崇拜仰慕的大人物。曹仁带着他一一拜见了郑玄、襄楷、许劭、杨奇等声名显赫的大儒,带着他认识了鲜于辅、张燕、吕布、玉石、颜良、赵云等赫赫有名的武将。告然,最让他兴奋的还是见到了名震天下的大将军李弘。
李弘今天也是喜笑颜开。由于于毒指挥北军成功攻克了管城,大军迅速夺取颖川的胜算大大增加。李弘现在就期盼着文丑攻克许昌的消息了。
大汉帝国风云录_大汉帝国风云录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