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遍地红色的年代,一辆绿色的卡车,载着一群怀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年轻人来到了苏北的一个山村。
那是个事事都与政治、政策挂钩的时代,所以,这个已经命名了几百年的谢家村在那个时候被改成了进步村。
年轻人们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耗殆尽,只剩下每天辛苦的劳作和前途渺茫的怨天尤人。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至少每天去村里老叶家的那两个青年就是开开心心的,尤其当他们离开叶家的时候,二人谈论着从老人家那里听来的知识,津津乐道之中,更有彼此认同和欣赏的心灵相通,当然,他们也只是低低的私语,生怕被某个耳朵听了去,否则,那种麻烦不是他们两个能承担的,或许还会连累远在家中的父母。
既然是谢家村,村子里基本都是姓谢的,而老叶家无疑就是个例外,没错,他们是外姓者,他们不属于这个村庄,但是,他们在这个村庄里生活了十年。
农民们弄不懂教授是个什么官,或者是个什么差事,总之是要被农民阶级重新教育的,当然,大家非常积极的教育了这两位据说是说了什么不合时宜的话而被下放到这个村里的夫妇。
两位老夫妇很虚心的接受,只是他们的那个娃——一个正值十七八岁的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很不服管,那么,只能对这种不能主动接受教育的人进行专政了,可是,当村里的人将情况汇报给了上级,而上级派来了警察的时候,小伙子跳了崖。
长江中下游的山只能被称作丘陵,可是对于弱小的人类来说,这样的高度也足以要了性命。
当村民们协助警方找到尸体的时候,具他们说,尸首被摔碎了,装了三个麻袋,而老夫妇也只是听村民们说,他们并没有亲眼看到,悬崖边上是他们与孩子相见最后一眼的地方。
小伙子的妈哭得晕死过去,但那位姓叶的教授只是面无表情的将昏倒的妻子抱在怀中,看不出悲戚,甚至可以说,看不出任何表情。
在那小伙子死了不到三个月的时候,村里发生了一场蝗灾,漫天的蝗虫啃噬了所有的庄稼。
不知是谁,说起了在山崖下收拾尸首时候的情况,说起了在尸体上发现过几只蝗虫,一直趴在那尸体上不走,甚至轰赶都赶不走,最后是被收尸人拍死了。
于是乎,事情越传越怪,越传越离谱,但唯一的好处就是,那对叶姓夫妇的日子不再像开始时那么难过了。
不过叶教授对这样的改变,依旧是无动于衷,直到几年后,他看到一批批的年轻人被送到了这座村子里,他发出了一声叹息。
但是,那些年轻人听说了叶教授的旧事,大部分都是不屑的态度,还有几个激进的想旧事重提的批斗批斗,最终是村委会的用农忙之事岔过去了。
农民自古看天吃饭,纵使有着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但他们始终相信,他们善待这两位之后,村子没再发生过蝗灾,也没有旱灾、水灾等等一切的灾难,而且,据说在那三年到处都有村子里饿死人的时候,他们的村子虽没有大鱼大肉,但无一饿死,特别是听了叶教授的夫人——据说是研究什么植物的老师——大家在野地里种了红薯和南瓜,解决了村里缺粮的困境。
所以,一切精神思想都排在了肚子的后面,大家一致认定,这两个人的身上是有某种仙气儿存在的,只要他们好好的,大家就好好的。
村里人的想法当然不能被那些战天斗地的年轻人接受,但破坏伟大的耕种任务,那也是要不得的,当精力过剩的青年被农活磨得只想回家倒头就睡,便也就没人想着做什么思想纠错的工作了。
不过,也有几个年轻人得知了这两位的过往,怀着崇拜的心走进了叶教授的家门,而且得到了教授夫妇毫无私心的教诲。
只是,随着越来越让人疲劳的繁重的体力劳作,来叶教授家的人渐渐减少,最后,能够始终坚持的就是那两个年轻人,男的与叶教授同姓,也姓叶,女的姓石,两个人都是s市人,叶教授夫妇在被下放到村子之前,也是在s市任教。
小叶和小石在这种并非组织安排的学习中,感情得到了升华,而在那个充满了绝望的年代,爱情便是唯一可以滋润并安慰人们因为绝望而干涸的心灵。
不论何时何地,结婚的主题永远都是喜庆的,两个人共携连理,一群人插科打诨,笑声弥漫在小村庄的上空。
然后是孩子呱呱坠地的哭声,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正是桂花盛开、处处飘香的季节,于是,孩子的父母将“桂”字做了孩子的名字。
新的生命总是带来新的希望,甚至会有些不寻常的奇迹发生,丧子多年的叶教授夫妇似乎是受到了上苍的眷顾,四十多岁的叶夫人有了身孕,十个月后,叶槿降生在了这个小山村。
孩子们在慢慢的长大,而当年那些来村里的年轻人已经不再年轻。
回城的思潮在渐渐滋生,然而,回到城里的机会太少,虽然有些积极乐观的没有门路的人在拼命的找门路,可是,最终实现心愿的,毕竟不多。
而这个时候,一个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传到了村庄,高考——且没什么出身限制的高考——让这些没有门路的以及怎么找也找不到门路的曾经的年轻人燃起了新的希望。
大家纷纷报名,当然,也是纷纷落榜,知识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补回的,就算是录取成绩再低,也不可能把og都看不懂的人录取到大学里,更何况,报名的人数与录取的人数其比例之低,让人难以想象,是啊,放眼全国,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岂止千万。
不过,还是有人幸运的考上了大学,或者说,不是幸运,而是一直以来没有中断的求学态度,那便是小叶和小石。
叶教授虽然是个历史学教授,但是辅导他们那些高考涉及的知识是绰绰有余的,且不说语文、史地等这些内容,就是数学,他掌握的内容也足够辅导他们的。
大概是受了老教授的熏陶,小叶和小石选择了文史专业。
可问题也在这顺利中产生了,小叶和小石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带着孩子去上学,显然是不可能的,还好,叶教授夫妇愿意帮他们照顾孩子,于是,小叶和小石没有顾虑的去上大学了。
而时间一晃便是几年,叶桂八岁了,而叶槿也七岁了。
叶桂的父母大学毕业后分别分配到了s市的某档案馆和某博物馆,那时,正是天之骄子们为了恢复被动荡年代的那些无知者破坏的国家而孜孜不倦的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兢兢业业工作的激情岁月,即便是在这种并非直接进行物质建设的人文单位,也有不少工作要做,而小叶和小石自然是主动且欣然的加入到国家建设的大军之中,那么,就顾不上将叶桂接回s市。
叶教授夫妇没能回到曾经的教学岗位,他们与小叶、小石那样的年轻人不同,他们不可能再通过什么考试改变自己的境遇,毕竟,他们不是响应号召来到的广阔天地,他们是……
即便上面在纠正错误,但是,他们没能得到原谅,不过,叶老教授已然想开,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终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淘公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和惬意应是很多人梦寐的追求,而今,他实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教授的夫人更是没有什么意见,虽然这里是她唯一儿子的葬身之地,可也是她唯一女儿的诞生之处,对这里,她没有厌烦的感觉,反而觉得这里是距离儿子灵魂最近的地方,儿子坠崖的地方,也是她每年会去的地方。
而出生于此的叶槿则是完全没有任何概念,而且,七岁的她正在为了能和“姐姐”一起去上学感到开心。
叶教授当然不同于村里的人的思维,他是坚决支持让叶桂、叶槿去上学的,可是,叶桂是小叶夫妇的孩子,理应是回s市,然而,这个那个的政策,总之,没能让叶桂回到s市,还耽误了一年的时间。
村里是没有学校的,只有镇上的小学,而镇子距离这个村子大约三十里。
当然,镇子的小学就是为了教育周围许多村子里的孩子,所以,学校里有宿舍,供这些住得偏远的孩子们住,且没有任何费用,伙食费也仅仅每个月两元。
小小的叶桂和小小的叶槿背着行李与同村的谢家兄弟在谢家大人的陪伴下,走去了三十里外的学校,毕竟叶教授夫妇的年岁已长,不太适合奔波。
谢家的两个兄弟也是在那个小学,谢冬生已经上五年级了,而弟弟谢春生比叶槿大三岁,上小学四年级了。
叶槿的年龄最小,被叶桂牵着,而叶桂开心的与谢春生聊着天。
v<>